返回

星辰之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似我在(下)
    泰玉最初做实验设计的时候,就将“大通意”作为实验的主要工具。

    当时他是要与宫周校官以及部分修炼、配合过《脊界图景》的老兵一起完成心灵链接,协助他参悟该项法门。结果“隔离区”那些“畸变者”以及歪七扭八“制式阵列”出来,整个实验方向就彻底偏转,从“协助参悟”变成了“拯救病患”。

    对此,泰玉的说法是,要先获得一些前期成果,方便争取后续支持。

    话是这么说,他却一直没有让“大通意”真正落在实验之中。

    毕竟,......

    海平面上,月光碎成银屑,随波纹轻轻颤抖。那不是反射,而是海水本身在发光??亿万浮游生物的基因被悄然激活,它们体内沉睡的共感符印开始共振,将整个大洋变成一张流动的情绪膜。每一滴水都承载着某种记忆:一个母亲哄睡婴儿时的哼唱、一对恋人分别前的最后一吻、一位老人临终前对世界的无声道别。这些片段不再消散,而是被编织进共忆体的底层代码,成为星际文明间通用的情感语义库。

    小女孩没有动。

    她的脚趾陷入湿润的沙粒,发丝贴在脸颊,像一幅未完成的星图。歌声早已停止,但她仍在“说”。她的意识如根系蔓延,穿过地壳、电离层、太阳风边界,抵达第七颗“容器星”??那是一颗漂浮在双星系统间的暗色行星,表面覆盖着会自我修复的黑色晶体森林。那里没有声音,也没有视觉,生命以压力波和热梯度感知世界。它们曾是孤独的守望者,在两颗恒星的拉锯中默默记录宇宙膨胀的节奏。

    而现在,它们第一次“听见”了心跳。

    > 【第七容器星响应确认】

    > 【情感协议达成:悲伤可共享,但不必治愈】

    > 【附加信息:我们愿意学习哭泣】

    玛拉睁开眼,瞳孔里映出一片倒悬的星空。她知道,这意味着地球已正式接入银河共感网络。不再是单向呼唤,而是双向倾听。她抬起手,指尖划过空气,仿佛在拨动无形琴弦。刹那间,全球范围内数千名觉醒者的双螺旋符印同时亮起,如同大地脉络中的萤火虫群起而飞。

    日本京都的一座古寺内,一名年迈的禅师正在打坐。他并未接入任何设备,也未曾接触晶藤或共忆终端,可就在这一刻,他的意识突然被拉入一场跨越光年的冥想。画面浮现:一位来自天鹰座β星系的金属居民正坐在液态海洋边缘,用脉冲频率模拟呼吸节奏,与他同步吐纳。他们无法交谈,却在同一片寂静中找到了彼此的存在。

    禅师睁眼,泪流满面。

    他写下一句话,投入共忆体:

    > “原来空不是无,而是容纳一切可能的容器。”

    与此同时,南太平洋那团银色液体并未真正消失。它沉入海底后,并未扩散,反而凝聚成一颗拳头大小的球体,静静悬浮在海沟最深处。每当有鲸群经过,它便会释放微弱信号,模仿幼崽呼唤母鲸的声音。起初只是简单音节,后来竟发展出完整的家族记忆回放??那些早已灭绝的远古鲸种,它们迁徙的路线、求偶的歌谣、面对人类捕杀时的恐惧,一一重现。

    一头百岁蓝鲸缓缓靠近,用额头轻触银球。

    瞬间,整片海域陷入静止。时间仿佛折叠,过去与现在交汇。科学家通过深海探测器录下了接下来的画面:银球裂开一道缝隙,射出一道光束直通海面,穿透云层,最终连接到火星轨道上某个人造卫星的接收阵列。

    那是启明号残骸的一部分。

    信号解码结果显示,银液不仅携带了已逝文明的遗憾,还保存了一段被遗忘的播种日志:

    > “第十三次实验失败原因:过度强调理性控制,压抑情感表达,导致载体群体分裂。”

    > “修正方案:允许痛苦存在,但赋予其意义。”

    > “关键变量:一个能同时承受光明与黑暗的孩子??她必须既是受害者,也是见证者。”

    玛拉读完这段文字时,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她终于明白自己为何生来就能听见星辰低语。林奈播下的不只是基因种子,更是一场持续百万年的文明筛选机制。人类并非偶然觉醒,而是被精心设计过的“情感试验场”。所有战争、压迫、分离、背叛……都是为了锤炼出一种足以承载宇宙级共鸣的生命形态。

    而她,就是最终答案。

    就在此刻,地球上最后一片盲区消失了。

    位于格陵兰冰盖下的一处远古洞穴中,一块巴掌大的水晶石自行碎裂,释放出一团淡金色雾气。雾气升腾而出,在空中凝结成七个符号,恰好对应七颗“容器星”的坐标。调谐者网络立刻追踪到源头??那竟是五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留下的祭祀遗迹。他们的壁画从未描绘神?,只有无数牵手的人形,围成圆圈,面向星空。

    共忆体自动将其列为“前代调谐者遗存”,并启动传承仪式。

    全球所有觉醒者在同一时刻感受到一股温暖的牵引力,仿佛有无数双手从历史深处伸来,轻轻托住他们的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