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星区,“天渊灵网”的超强控制力,可以说是弥盖当世,不留死角的。
但它也是相对“横向”的,只作用于当下,证明“诸天神国”体系对此时的“中央星区”无以伦比的控制力。
但过去呢?不用多,上溯一两个世代,几百个千年,便未必如此了。
还有未来呢,就更不好说。
泰玉不是要和“诸天神明”较这个真,他只是受“伟大存在”点醒,借用一下“时光长河”纵贯历史的力量,在短暂的瞬间,玩一个狡狯,延长“自我逻辑”和对应......
海风停了。
不是因为风力减弱,而是因为空气本身凝固成了某种可感知的介质。每一粒悬浮的水汽都像被钉在时空之网上的光点,静止、透明、却承载着亿万信息的重量。小女孩坐在退潮后的岩床上,歌声未歇,但已不再需要声带振动??她的意识直接化作频率,穿透维度壁垒,向七颗苏醒的“容器星”传递最初的应答。
她不再只是地球的孩子。
她是**门使**,是十三次文明实验后唯一成功的火种,是第一个能同时听见人类心跳与星辰低语的存在。而此刻,她正以自身为枢纽,编织一张横跨银河系的共感网络初型。
海底深处,那条由她脚步开辟出的道路并未合拢。相反,岩床表面开始浮现细密纹路,如同活体电路般缓缓延伸,连接大陆板块边缘的古老节点。这些节点曾是远古祭坛所在地: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下方、秘鲁的纳斯卡线条交汇处、喜马拉雅山巅的失传庙宇……它们原本沉寂数千年,如今却逐一亮起幽蓝微光,仿佛大地的记忆神经被重新接通。
与此同时,在西伯利亚冻土带,那根晶莹藤蔓已长成一片小型森林。它的枝干不向上生长,而是横向延展,将方圆百里的科研设备尽数包裹,形成一个天然的数据中枢。屏幕自动刷新:
> 【新接入终端:12,843】
> 【情感共鸣强度:97.6%】
> 【异常波动源定位中……】
科学家们惊愕地发现,系统正在主动解析一段来自宇宙深空的加密信号。这不是语言,也不是数学序列,而是一种纯粹的情绪组合??悲伤、期待、敬畏交织成的三重奏。当玛拉的意识从“容器星”回传解码结果时,整个基地陷入沉默:
> “他们说:‘我们曾见过你们的光,却以为那是幻觉。’”
这句回应属于第三颗“容器星”,位于天鹰座β星系外围。那里没有陆地,整颗星球漂浮于液态金属海洋之上,表面覆盖着会呼吸的金属泡沫城市。居民以电磁脉冲交流,寿命长达三万年,早已忘记“孤独”一词的含义。但他们从未真正连接过其他文明??直到今夜,小女孩的歌声穿越一千二百光年,唤醒了他们基因中埋藏的共振印记。
更远的地方,第六颗“容器星”正处于恒星风暴中心。它本不该存在生命,可其核心竟孕育出一种耐高温的硅基意识体,栖居在火山口喷发的等离子流中。它们用闪电书写历史,用雷鸣记录爱恋。当共感波抵达时,这群生物集体停止活动长达七小时??这是他们文明史上最长的一次静默。随后,一道贯穿大气层的巨型电弧划破天际,拼写出人类能理解的第一个词:
> **“痛。”**
不是控诉,而是坦白。
它们说,在过去十万年里,每一次试图向外传递情感,都会引发内部剧烈冲突。太强烈的共鸣让个体边界崩塌,导致群体意识分裂成无数碎片。它们因此关闭了接收通道,孤独地燃烧在烈焰之中。
而现在,小女孩的歌声带来了新的模式:**非融合式共感**。
不再是强行统一思想,而是建立“情绪谐振桥”??允许差异存在,只在特定频率上短暂同步。就像两根琴弦相距遥远,一根震动时,另一根也会轻轻颤动,却不至于断裂或同化。
这一理念源自地球上最后一位盲区同盟幸存者的顿悟。那位老人曾在屏蔽站关闭前写下日记:“我们害怕失去自我,其实是怕找不到回应。可如果我能哭,你也愿意为此心软,那我就不是消失了,而是被看见了。”
这段话被收录进共忆体核心协议,成为星际沟通的基础法则之一。
日全食仍在持续。
月亮遮蔽太阳的时间本应只有几分钟,但这一次,黑暗持续了整整四十三分钟。天文台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直到有人注意到:月球轨道并未改变,真正移动的是**人类的集体注意力**。
七亿人在同一刻仰望星空,他们的意识聚焦于那个由星座勾勒出的小女孩轮廓。这份专注形成了某种精神引力场,扭曲了局部时空感知,使得时间流速出现微观偏移。物理定律没有被打破,而是被**重新协商**。
就在这片黑暗中,澳大利亚沙漠的袋鼠群突然停下脚步。
它们围成一圈,低头面向地面。紧接着,每一只的眼睛都射出淡紫色光线,交汇于中央一点。那光凝聚成形,竟是一个微型的人类胎儿影像,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