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2章
    所以当时龟兹国官员及老百姓,都极力反对,可龟兹王就是不为所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龟兹王脑袋被夹了吗,竟然连个小小的阴谋都看不出来?老实说吧,不是他看不出来,而是他根本就视汉军为自己人,不得不迎之进城。

    这个龟兹王,名唤白霸,是当初班超亲手立起来的。这么多年来,估计他这个国王当得不怎么爽。班超立他的时候,国人民表面顺从,实则都人人手里一块砖,只等时机一到就要朝他拍砖了。

    看到了吧,龟兹国内不稳,这才是白霸迎梁慬进城的真相。

    但是,梁慬一进城,龟兹人跟国王彻底翻脸了。他们纠结温宿和姑墨等国,兵力有数万,团团包围龟兹城。就像当初包围班超一样,他们准备歼而灭之。

    龟兹人带来的联军,看起来势头很大,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班超等人,只带了三十六个兄弟,就敢在西域撒野,扩充地盘,让西域不得动弹呢。在梁慬看来,这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是个胆魄魅力。过去,他们搞不定班超,今天,他们照样搞不定他这姓梁的。

    因为他这姓梁的,和班超一样,都有一个渴望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欲望。欲望,让他置生死于度外,视千军万马为草芥。这等英雄豪杰之情绪,如火如涂,如钢如铁,坚不可摧,无往而不胜。

    联军来袭,梁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他没有看走眼,龟兹城不是什么豆腐渣工程,坚固得很。就在城下,他调动军队与联军缠斗。数月后,联军缺粮,准备撤退,梁慬出城追击,砍杀一万余人。

    龟兹国局势,终告稳定。这时,冬天来了,整个西域都蒙上了一层淡白的颜色。

    这个冬天,对梁慬来说,比谁都难熬。他赢得了龟兹城,却仍然控制不了西域诸国的叛乱。梁慬不敢出城,只能据守。这样,硬是撑过了一年。一年后,龟兹城外,已经是物是人非,不胜悲凉。

    这时,梁慬的处境,越发不妙。除了一个龟兹城,汉军什么都没有。龟兹城外,四野茫茫,群狼涌动。梁慬就像一头困狮,连一封情报,都无法送出城外。

    那边梁慬在急,远在万里之外的洛阳城里的邓太后,也是如火上蚂蚱。她召集百官开会,讨论解释西域方案。会议开得很沉重,最后得出一套方案——放弃西域,撤军回国。

    理由是,西域很大,汉朝很穷,战争是要烧钱的,撑不下去了。既然大肉无法吞下,只能自个忍声吞气了。如果为了争那口气,不要说最后西域得不到,汉朝可能还会被它拖入悬崖。

    能屈能伸,这才是伟大民族的最应该学习的。道理讲通了,就开始行事了。公元107年,六月二十二日。汉朝中央决定撤销西域都护,另派骑兵出塞迎接段禧和梁慬等人,要求他们部撤退回国。

    在我生之世,西域不是传说;于我死后,西域成了海市蜃楼。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就此化为浮云了吗?

    透过苍茫历史,我仿佛看见,有一个英雄老人,正在悲伤地凝视着西方,久久不能释怀。

    二、潘多拉的盒子

    东汉日暮西山,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紧跟西域诸国之后,羌人也跟着造反了。

    在很久以前,羌人本来是住在塞外的,王莽新朝末期,他们趁着汉朝乱世,纷纷移民到塞内。当是时,刘秀的老对手隗嚣负责屯守凉州,却也没有办法阻挡他们。隗嚣干脆一不做,两不休,趁势利导,引羌人进塞内,跟他一道搅浑刘秀君临天下这盘水。

    后来,刘秀灭了隗嚣,任命了护羌校尉,专门管理羌人。但是,在整个大西北,羌人跟匈奴,以前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仿佛是苍天派来跟汉人玩儿来的,没有理由平静地过日子。

    于是乎,他们总是隔三差五的造反。在漫长的造反与镇压造反运动中,汉朝出过数个羌人问题专家,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只有两个。一个是前伏波将军马援,一个是邓绥的老爹邓训。

    此俩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一手持利箭,一手摇橄榄。先是把羌人打怕了,然后就是以德服人,派出工作队下乡,规劝他们好好过日子,不要出来闹事。

    前面讲过,邓训在世时,羌人特别听话。邓训死后,他们很是悲伤,甚至要自杀,追随邓训而去。当年,马援将军死时,羌人都没有如此悲痛,由此可见,邓训管理羌人,真的是做到了和平发展,和谐共处。

    但是,邓训死后,这一切美好的局面被破坏了。在邓训之后的汉人官员,看羌人很不顺眼,什么压迫的手段都使上了。结果是,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也不爽,羌人一肚子的火药味,已经到了爆发的时刻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了之前的铺垫工作,羌人要造反,是迟早的事,差就差一条导火线。很快的,有人就点燃了导火线,羌人造反之火,犹如野火燃烧,席卷汉朝数十年。

    这个点火的人,不是羌人,而是汉人王弘。

    汉朝中央撤掉西域都护后,不是派人去迎接梁慬一行人吗,派的人就是眼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