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人留学史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容闳及其赴美幼童
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善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即文学、品行、技术,以及平日与美人往来一切之交际,亦咸能令人满意无间言。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其礼貌之周至,持躬之谦抑,尤为外人所乐道。职是之故,贵国学生无论在校内肄业,或赴乡村游历,所至之处,咸受美人之欢迎,而引为良友。”在这封信中,美国友人还称赞这些留美幼童:“凡此诸生言行之尽善尽美,实不愧为大国国民之代表,足为贵国增荣誉也。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能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与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信中还评价说,孩子们在美国留学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也改变了少数美国人过去对中国存有的偏见,更加促使美中两国人民感情的融洽亲近。这些恳切的言论,都是对幼童们的肯定和赞扬。

    

(4) 受谗被遣归

    就在这批备受称誉的留学生学劲正酣,即将取得学业的圆满结束之际,一场遣送的悲剧降临到他们头上。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虽然清政府的初衷是只让他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好将来回国办洋务,但在美国生活的日子里,他们无时不受到优于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社会习俗的影响,他们“打棒球、玩足球,有时不惜用拳头与挑战者较量。很快,这些呼吸自由独立空气的幼童完全‘美化’了。”他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接受的是正规系统的美式文化教育,在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方面,占绝对优势的是“西学”而不是“中学”。他们所学的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土木工程等科目,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随着这种潜移默化影响的加深,他们开始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对封建的八股文不感兴趣,对下跪叩头等封建礼节非常反感,有的甚至悄悄剪掉了辫子,要去见管教时用一根假发辫系上应付。这些举动,都是留美学生思想进步的重要表现。诚如1881年7月23日的《纽约时报》所言:“中国幼童们,除却书本老师传授的知识,并受到美国政治及基督教的影响,这是可以意料中之事。如果认为这些聪慧幼童,仅由工程、数学、科学的领域中已得到满足,而他们对美国政治及社会的影响无动于衷,则将是不可思议之事。”虽然容闳对此是表示支持的,但另一位监督陈兰彬,因保守的清廷官吏本性使他对留学生的行为极为不满,为此,他与容闳产生了不和。后来,陈兰彬回国,留学生监督几经换人之后,1876年清政府派由陈兰彬举荐的吴子登为监督。吴子登对中国学生留学外洋,素来视为离经叛道之举,学生们见到他不行跪拜礼,也不屑听他的训言,使他十分恼怒。于是他就向总理衙门秘密上奏,讲留美学生如何不遵守封建礼教,如何被西方风俗同化,穿上了西装,有的加入了美国的秘密社会组织,有的成为基督徒等等,还诬蔑他们不读书,不尊敬师长,嬉戏打闹,完全变质。他向清廷谗言,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他对留学美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极力鼓动清政府采取措施:“此等学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国,必致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欲为中国国家谋幸福计,当从速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留美学生。”完全对留学生进行诽谤,用心非常恶毒。一时间,中国国内议论纷纷,尤其在士大夫阶层,对留学生持否定态度的意见占了上风,容闳对此也作了申辩和说明,但势单力薄,收效不大。而这时,美国由于经济危机,掀起了一股排华逆流,中国学生被禁止进入美国陆海军学校学习,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连当时力主派留学生的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也站在了否定留学生的一边。虽然容闳以及耶鲁大学校长,美国前总统格兰德等美国一些对中国友好的人士作了努力,如耶鲁大学校长曾亲自致函清政府总理衙门,劝清廷不要撤回留学生;美国大文学家马克·吐温为此事找美国前总统格兰德商讨,格兰德立即致函李鸿章,认为“幼童在美颇有进益,如修路、开矿、筑炮台、制机器各艺,可期学成,若裁撤极为可惜。”但仍无济于事。1881年夏,清政府决定将留美学生全部撤回。留美幼童得知他们要撤回的消息时正值暑假,他们“正在班丹湖畔举行野外宿营,以图欢聚,不料容博士已携来了出洋局停办之恶消息。学生们听了都垂头丧气,只得怏怏地各自回到寄宿的地方去收拾行李,准备回国。”温秉忠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命令下达,对幼童言乃一忧伤之日,大多数再过一两年即可毕业,中途荒废学业,令人悲愤异常。幼童召集会议并派代表往见容闳博士,希望他代表幼童向政府交涉。容博士安慰幼童,并告诉幼童此番回国仅是度假,将来再返美完成所学。 由于这种‘保证’,幼童才同意返国,但是仍有六个学生始终留美未归。”

    留美幼童们被分成三批启程,到1881年的天,他们全部返回国内。被遣回的学生共计100人,因为原数学生中,除因种种原因先被遣回的9人和死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