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3人,还有几名留在美国未归(如谭耀动、容揆等)。被遣回的留学生中,原有60多人已在大学肄业,詹天佑与欧阳庚二人已毕业于耶鲁大学。至此,开创中国新教育先声的留美教育运动,由于腐败的清廷从中作梗,中途而废。爱国诗人黄遵宪对此极为义愤,作长诗一首进行谴责:“郎当一百人。一一悉遣归。竟如瓜蔓抄。牵累何累累……亡羊补恐迟。蹉跎一失足。再遣终无期。 目送海舟返。万感心伤悲。”
(5) 不要忘记他们
这批留美学生被撤回国后,经历了一段艰苦磨难的时期。他们并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热烈欢迎,相反地,当他们一抵上海,立刻被送往上海市内一个大楼中,禁闭起来不许他们外出。从新自由之邦回来的幼童,对莫明其妙地失去行动自由,是深恶痛绝的。不久,全体幼童被分配了工作,由于清廷官吏不学无术,“完全不按个人志趣及在美所学,幼童去向全由官员决定。幼童们离开上海时,几乎处于激愤和恍惚之中。”
虽然开始了工作,但留美幼童们的待遇不是很好的,他们大多数每月四两银子,生活很困难。另外,又受到中国士大夫官僚的抵制和歧视,他们被视为是“洋鬼子”和”无益于国家”的人。面对着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创痛,留美学生没有沉沦,他们靠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终于各自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辛亥革命前后,他们逐步成为政界、军界、商界的知名人物,或成为工厂、铁路、矿山、建筑等部门的技术骨干。据统计,他们中在外交界服务的有16人,其中梁敦彦曾升任外务部尚书;唐绍仪曾出任临时大总统,第一届内阁总理;梁诚曾任驻美公使,在任内协助完成交涉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事宜。服务于教育界的有5人,如唐国安曾参与创办清华学堂,并出任第一任校长,为清末民初大批青年赴美留学作出了贡献;蔡绍基在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任上,对大学建设作出了贡献。分配到海军工作的留学生,他们技术精湛,作战勇敢,在中法福州海战及中日黄海大战中,宋文翙、邝咏钟、薛有福、杨兆楠等八人壮烈牺牲。从事技术与开矿工作的,在工厂、矿山、铁路、电报电话等部门担任技术指导,计有62人。其中以詹天佑最为著名。詹天佑在参加京沈铁路的修建工程中,认真仔细,带头作业,完成了305米长的滦河大桥建筑任务,这是中国工程师设计建造的第一座近代化桥梁。1904年开始,詹天佑带领人员开始修建(北)京张(家口)铁路。这条铁路总长200公里左右,沿途横阻着崇山峻岭,尤其是南口到岔道城的“关沟段”最险峻,以八达岭为最高峰,工程极其艰巨。中国人修京张铁路的消息一传开,外国舆论大哗,说什么“中国能开凿关沟段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50年。”国内也有人对自建这样的铁路缺乏信心,有的大泼冷水。詹天佑不为流言所动,他索性把总工程师办事处搬到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他创造性运用“折返线”原理,在青龙桥地段设计出一段“人”字形线路,用两台大马力机车前拉后推,保证了列车安全爬上八达岭陡坡。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1909年8月,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修建这条铁路,节约白银28万多两,实现了詹天佑提出的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目标。全线凿有四座总长1700多米的隧道,架桥125座,建涵洞200多个,动土石约近200万立方。工程浩大艰难,当时,有人把京张铁路与万里长城并列为中国伟大的工程。詹天佑因此誉满中外,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留美幼童返国后职业一览表
职业 | 人数 | 职业 | 人数 |
---|
国务总理 | 1人 | 铁路局长 | 3人 |
外交部长 | 2人 | 铁路官员 | 5人 |
公使 | 2人 | 铁路工程师 | 6人 |
外交官员 | 12人 | 冶矿技师 | 9人 |
海军元帅 | 2人 | 电报局官员 | 16人 |
海军军官 | 14人 | 经营商业 | 8人 |
军医 | 4人 | 政界 | 3人 |
税务司 | 1人 | 医生 | 3人 |
海关官员 | 2人 | 律师 | 1人 |
教师 | 3人 | 报界 | 2人 |
在美病逝 | 3人 | 不详 | 4人
第一批留美学生,以他们的学识和对祖国无比热爱的诚挚情怀,给当时贫弱交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这正如一位留美生所说的:
幼童们当年不顾风险渡过太平洋,再横越3000里的美国大陆。他们远赴异国去学习语言、科学及文学。他们为中国同胞做了最佳的见证,他们在商业及友好关系方面,带给中国正确的方向和利益。他们促进中国的富强进步,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