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丝绸之路上佛教的遗迹也不少,如甘肃的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此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朝都有增建。现有窟龛和摩崖雕刻194处,大小佛像7000多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各洞窟之间有栈道相连。洞内泥塑有高浮雕、圆塑、粘贴塑、壁塑四种。圆塑大小与真人相仿佛,数以千计,极富生活情趣。佛两边的菩萨弟子,有的低眉含笑,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向人们招手。最高的阿弥陀佛达16米,最小的泥塑才十几厘米。工艺之精湛,堪称我国古代大型雕塑艺术的宝库。
海宝塔
5世纪初夏国王赫连勃勃重修的海宝塔,至今仍矗立在宁夏银川市郊,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砖塔之一。塔身是砖砌楼阁式,共11层,平面为方形。每边正中设券门,并略略向外凸出。建筑外形层次分明,线条清晰,风格独特,式样在我国数千座塔中罕见。楼内有木梯可以盘旋上登到第九层。极目远望,贺兰山和黄河可尽收眼底。
清真寺
维吾尔族的前身是回鹘,原来奉行佛教和摩尼教,从13世纪初开始大多改信伊斯兰教。元明时代,侨居中国的穆斯林(其中有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转为中国人,在与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长期相处中形成回回民族。伊斯兰教徒以十几户、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建立居住区,并建立礼拜寺,由居民请掌教,主持宗教仪式和调解民事纠纷。到清代伊斯兰教已经中国化,被称为清真教。新疆喀什市中心艾提尕〔ga 嘎〕广场上的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伊斯兰教礼拜寺。相传始建于公元1798年,共占地约15亩。寺门两侧有两座10多米高的塔楼。全寺以米黄色为基调,砖面上勾着雪白的砖缝和花纹,显得庄严而雅洁。院内有一座水池,四周苍松翠柏,白杨参天,十分清幽。礼拜殿内140根雕花绿色木柱,成网格状排列,可同时容纳六七千名穆斯林作礼拜。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旧城内的清真大寺,建筑风格又自成特色,相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寺门朝北,门前是一座仿木结构的砖砌照壁,中心有大幅精美的砖雕。门内高达10米的砖包大台基上,建有礼拜殿、宣礼楼、阿訇住房等。礼拜殿及右前侧的唤醒楼将汉族传统和伊斯兰教建筑艺术融为一体,技巧精湛。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最古最大的伊斯兰教建筑,文物价值很高。
五当召
蒙古地区在辽金两代就流行佛教,但蒙族尊崇喇嘛教主要是从元代开始的。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执政时,西藏的喇嘛教首领已为蒙古大汗效劳。元朝廷尊喇嘛教派的首领为国师和帝师,皇帝朝见百官,帝师有一个专座。黄教兴盛起来以后,逐渐取代其他教派的势力。明中叶后,三世达赖在蒙古俺答汗的支持下,到蒙古高原弘扬黄教,于是黄教很快成为蒙古民族一致信仰的宗教。清皇室与蒙古封建主一直保持着世代的婚姻关系,修建了大量喇嘛教寺院,其中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内蒙包头市东北的五当召。全寺依山势布局,占地约300多亩,屋宇2500多间。共有六宫、三府、一陵、60多栋僧房和喇嘛塔等。各幢建筑自成一区,墙体方整洁白,草墙为红色,上有各式铜饰,色彩鲜明,壮丽辉煌。其中苏古沁独宫位于寺庙前部,共三层,是举行全庙性集会、诵经的地方。却伊拉独宫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场所。洞阔尔宫是教授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的讲堂。位于山顶的那木林独宫内供奉九米高的宗喀巴铜像,在内蒙首屈一指。苏卜盖陵是历代活佛的灵塔殿。七座灵塔铜质鎏〔lu 流〕金,嵌有珍珠宝石,本身就是华美的艺术作品。
大理三塔
云南洱海地区,在唐代建过一个南诏国,受唐朝册封,宋代改为大理国。南诏大理大力推行汉文化,有许多古迹遗存至今。最著名的是大理的崇寿寺三塔。三塔位于苍山应乐峰下,一大二小,鼎足而立。中间的大塔名千寻塔,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公元823—859年),相传在唐代建筑师恭韬、徽义指导下建成。高69.13米,16层,每层正面开券形龛,龛中有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像,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形状与西安小雁塔和嵩岳寺塔相似,是典型的唐代风格。两座小塔各高42.19米,10层,是八角形实心砖塔。塔身涂有一层白色泥皮,建于大理国时期。塔后原有一所规模很大的崇寿寺,清末毁于兵火,只有三塔巍然屹立,成为云南最古老的建筑物。
侗寨鼓楼
云南、贵州、广西居住着壮、傣、苗、侗、白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这里山青水秀,苍山洱海、滇池、石林、昆明大观楼、贵阳甲秀楼等等,都是驰名中外的风景胜地。不少民族具有古老悠久的历史。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许多山崖上的原始图画,年代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广西宁明、龙州等地临江峭壁、岩洞顶旁的大型壁画,是古代壮族部落留下的。广西侗族地区及贵州黎平、榕江、丛江、天柱等县侗族聚居的村寨中,有一种很有特色的塔形建筑物,叫做鼓楼。一般都用杉木为原料,不用钉子和铆钉,完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