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的名胜古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
采取接榫和悬柱结构,牢固严谨。第一层是正方形,以上各层是多角形,并有飞檐。顶楼常悬一面鼓,叫做“款鼓”。“款”是侗、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的一种社会组织,遇事由款首在鼓楼击款鼓召集村民商量决定。当地喜庆佳节,都以鼓楼为娱乐中心。因为侗族历来是同姓聚居,所以一寨一姓就建一座鼓楼,一寨多姓就建多座,因此鼓楼又是族姓的形象标志。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城北有一座马胖鼓楼,是广西地区最大最有代表性的鼓楼,高20米,形似宝塔,比一般鼓楼宽胖。四边形殿式房顶,九层飞檐,层层相叠,建筑艺术很高,现已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风雨桥

    三江县城北20公里处,还有一座程阳风雨桥,长76米。五座青石桥墩上,架四五尺直径的六根连排杉木,共两层。上盖五座楼阁,各座楼阁屋顶不同,互相连接,构成一条长廊式走道桥面,走道两边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楼阁和廊檐绘有精美的侗族图案。整座桥用大木凿榫接合,大小木条,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精密而牢固。桥体形式优美,表现了侗族建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曼飞龙白塔和景真八角亭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迹还有很多。如傣族的曼飞龙白塔和景真八角亭,是两座很精致的佛教建筑。曼飞龙白塔在云南景洪县大勐〔meng猛〕笼的曼飞龙后山上,由大小九座塔组成,塔身洁白,塔尖如笋。建于傣历五六五年(公元1204年)。中央塔高16.29米,八个小塔分列八角,高9.1米,塔座下设佛龛,供佛像。八角亭在勐海县西的景真山上,建于傣历一○六三年(公元1701年),高15.42米。亭身为多角形的砖砌墙,开四门,墙面内外抹浅红色泥皮,镶各种彩色玻璃,并用金银粉印出各种花卉、动物、人物图案,光彩夺目。屋顶结构极其复杂,木质锥形。八条边每边都有10个人字形屋脊,一层套一层,直到15米高的亭顶,上面铺平瓦,像鱼鳞覆盖。屋脊上装饰各式传统花鸟陶器饰物,屋檐上层层系结铜铃。亭顶的金属薄片上刻着哨状网洞,风一吹哨音便响,颇有奇趣。整座建筑玲珑华丽,是傣族佛教艺术中的杰作。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山河壮丽,名胜众多,简括的文字难以描绘出它的全貌。但从以上粗略的勾勒已可看出:三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以其灿烂辉煌的文化居于世界文明的前列,值得国人自豪的又岂止是汉唐盛世!而近百年来名胜的毁圮〔pi 痞〕和烈士的遗迹,又清楚地显现出晚清以后中国积弱的趋势,以及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命运而浴血奋斗的艰难历程。成就和失败发人深思,催人振作。历史期待着今人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中国应当重新焕发出世界文明大国的光彩。人们在周览了全国的名胜古迹之后,定会得出这共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