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的名胜古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明清皇家宫苑的兴衰
大胆的创造。真武阁建成400多年来,经历过多次地震和暴风的袭击,原有的垣墙和旗杆都已被摧垮,而阁身却巍然屹立。其结构的奇特和设计的合理,在古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瘦西湖

    清代帝王爱好园林,他们不但将江南园林特色吸取到皇家园林中,而且大规模开发南方的风景区,著名的扬州瘦西湖,就是在清代形成的一处风景名胜区。它与杭州西湖一样,也是山水自然美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湖山胜景,只是另有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在清中叶全盛时期,园林达八公里长,有二十四景,一百几十处风景点,曾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现仍有46公顷的游览面积和4.3公里的路程,沿湖筑有若干小园,园中小院相套,自成系统。各座小园和各处景点又相互映衬。这里有乾隆钓过鱼的吹台,亭身三面开不同的圆形洞门,一面可望见五亭桥,一面可望见莲性寺白塔,形成比例协调的画面,向来被称为我国园林艺术中运用对景的范例。五亭桥结构复杂,造型优美巧妙,是我国桥梁史上独创性的杰作,因而被当作扬州的标志。这里还有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观景的平山堂和清人为纪念他所造的祠堂。扬州又是清代画家云集的地方,他们的遗迹也为扬州美景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明清以来,江南园林达到极盛时期,杭州有私园别业70多家,扬州有私园30多家。扬州园林最盛,因清帝康熙、乾隆几次下江南都到扬州,当地又是交通要道,文人和大商人集中在这里。园林里的花木繁石,经皇帝题词咏诗,声价倍增。今日江南园林,保存最多又最好的要数苏州,但明代的许多名园已衰微破败。此外,上海、无锡、常熟、南京、杭州、南浔、吴兴、嘉兴、嘉定等地还保留着一些明清时代的江南名园。解放后经大规模修整保护,又恢复了兴旺的气象。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

    苏州的古典园林有15处之多,其中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和狮子林被称为四大古典名园。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的一座,现占地五公顷。明代嘉靖初御史王敬止所造。明末以后分为三部分,中部仍名为拙政园,西部为吐宽书园。太平天国时忠王李秀成将中、西两部分归入忠王府。现拙政园又将三部分合而为一,中部基本保持了清后期的面貌。拙政园以布局“毫发无遗憾”著称,中部园门一道叠石翠嶂,遮住园内的全部景致。中部的布局以水面为中心,利用山岛、洲渚及水的分流聚合,分割空间,构成以远香堂为主的几个不同景区。各景区之间又藉曲廊、小桥、廊桥等相互连接。景与景之间相互映衬,眼前处处对景,形成开朗幽雅的特色。西部园以一座滨水的方形鸳鸯厅为主,厅的北部称为“三十六鸳鸯馆”,南部称为“十八曼陀罗花馆”。东部园较为空阔,建筑稀疏,树密草多,又别有一种自然清旷的意境。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称东园。清嘉庆时改建,称“寒碧山庄”,曾集太湖石12名峰在园内,成为当时名园。清光绪初改名留园。它的特点是规模较大,厅堂在苏州诸园中最宏敞华丽。东侧庭院的主厅“五峰仙馆”,是苏州最大的一处湖石厅。前后两进院落,南面庭院内大部分是叠石假山。留园的布局以建筑空间的变幻见长,尤其是东部庭园造景,室内外空间穿插错迭,迂回曲折,颇见意趣。如五峰仙馆东侧的揖峰轩,回廊曲径环绕,以廊与墙分割小院空间。轩内墙壁只开窗洞不装槅扇,湖石、石笋、芭蕉、修竹散置院内。从轩里往外望,可见到三面小院的不同景色,每个窗洞都是一幅取景框。揖峰轩南的石林小屋,小空间设计更为精巧。门窗相互套连,层叠通透,分不清是轩是亭,还是过厅穿堂。小天井内点缀花木湖石、芭蕉修竹,透过各种门洞、洞窗、漏窗、穿廊,映入室内。进去之后如入迷宫,觉得到处都是门和路径。手法之流畅,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沧浪亭原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舜钦所建。他的《沧浪亭记》是北宋散文中的名作。现在的沧浪亭大体上保持了当初的山水格局,园内建筑在清代改建。它的特点是以山景为主,园外有一带开阔的水面。园子临水的一面用曲折的覆廊回绕,覆廊中用花墙分隔,墙上开各色漏窗,均为自然花样,园外水景从漏窗透入,园内园外似隔非隔,空间相互渗透。覆廊两面可游,外侧临水的一面又可窥见园内的山景。沧浪亭的墙洞漏窗被公认为江南园林中花墙的典范之作。

    狮子林离拙政园不远,以湖石假山规模最大而闻名。据《画禅寺碑记》说,狮子林古寺是元代高僧维则所建。元末明初著名画家倪云林曾作狮子林图,从此园名大振。原来一直是佛寺花园,清初园林与寺隔绝,改成黄氏涉园。乾隆还仿照它的式样在北京造长春园,又在热河行宫仿造狮子林,后两地皆废。现在的狮子林大部分假山还是原物。园林主体全在假山,太湖石的堆叠鬼斧神工,历经兵火而未毁坏。湖石玲珑,盘旋曲折,各洞景象不同,素有“桃源十八景”之称,其中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霄等名峰,尤以狮子峰为最著名,狮子首尾口眼俱全。全园奇峰“怪石,千变万化,颇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