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的名胜古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两宋山水景观的开发
是桂林最美的地方。漓江从桂林到阳朔的83公里水路,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带山峰挺拔秀美,碧水围绕其间。从桂林乘舟南下,两岸树木葱茏,翠竹成林,群峰峭奇,山水相映,碧绿的田野上点缀着茅屋村庄。一路上不但山青水秀,还有深潭险滩,瀑布流泉等美景,组成长近百里的锦绣画卷。阳朔县北漓江中的画山、城南的榕荫古渡、月亮山等奇观,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宋代文化的书卷气比唐代浓厚。书院兴盛、遍布全国,更是一大特色。当时最著名的四大书院(嵩阳、应天府、白鹿洞、岳麓)至今犹存。其中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因朱熹执教而影响最大。朱熹(公元1130—1200年),生在福建延平,是一个渊博的学者,也是南宋最大的理学家。他对儒家的不少重要经典都作了注解,使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更加完整和系统化,从而形成了“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元明清时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朱熹也就成为最受尊崇的儒者先师。

    

白鹿洞书院

    在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朱熹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来此讲学,重修院宇,订立教规,并奏请皇帝赐匾额和御书,从此书院声名大振,成为南宋书院的典范。现在院内还有360多间古式建筑,主要有礼圣殿、御书阁、明伦堂、思贤台等,内藏唐代著名大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以及历代题记碑刻。

    

岳麓书院

    北宋时就很有名。南宋孝宗时,这里请著名学者张栻〔shi试〕主持教事,朱熹从福建来长沙与张栻论学,在书院讲学。20多年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扩大书院规模,学生增多,当时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朱熹讲学时,书院里挤得坐不下,盛极一时。宋理宗时,大事提倡朱熹的理学,追尊他为太师,追封信国公。下诏学宫祭祀朱熹,并赐岳麓书院匾额。现在的建筑是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所修,古朴典雅,犹可想见当时盛况。

    

武夷山

    福建崇安县的武夷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方圆60公里,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相连,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全山36峰,72洞,108景。主要名胜集中在九曲溪一带。游览九曲山水,乘竹筏从星村顺流而下,盘绕山中大约7.5公里,半天便可看尽两边的山峰。其中溪口的大王峰、二曲的玉女峰、五曲的天游峰,都是武夷山著名胜景。朱熹曾写过一首《九曲棹歌》,详尽描绘了沿九曲溪游览一路所见的风光。他对这里特别熟悉,因为他少年时就跟随武夷山的学者刘子翚〔hui辉〕读书。后来又以“提举”的职务,主管过大王峰下的冲佑万年宫,这是宋代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从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起,朱熹在五曲隐屏峰下的紫阳书院讲学达10年之久,学生众多,影响很大。现在尚有仁智堂、隐求室、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物,统称“紫阳书院旧址”。朱熹还研究过九曲溪两岸悬崖洞壁中的架壑船棺,这是古越族一个支族的葬具,外形像船。朱熹认为是少数民族部落遗存下来的。经本世纪70年代福建省博物馆的调查和考证,测定这些船棺已有3400多年的历史。武夷山名人石刻布满峰壑崖壁,大多是宋明以来的名人学者、文官武将、羽客高僧留下的。

    

大足石窟

    宋代佛教艺术虽不及唐代繁荣,但成就也很高。四川大足县的石刻,与云冈、龙门、敦煌一样,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足县境内有几万尊唐宋石雕像,以宋刻为最多。分布在20多处石刻区内。其中北山和宝顶两区是全县乃至全省的精华所在。北山的石刻又以佛湾为最集中,共264个龛窟,其中第136窟,名为“转轮经藏窟”,尤其著名。窟内正壁为佛,左右壁八尊菩萨外加力士和童子侍女,构成一大组群像,布局对称。八躯菩萨像丰腴圆润,典雅大方,是此窟石雕艺术的精华。如数珠手观音上身稍稍向后侧转,眉梢嘴角流露出微微笑意,神情潇洒,妩媚多姿,俗称“媚态观音”。普贤菩萨骑在白象身上,面部丰满清秀,线条柔和,表情优雅安详,肌肤质感极强,衣纹褶叠纹路清晰,华冠佩饰精雕细刻,刀法锋利,见棱见角,转折处流畅自然。宝顶山是南宋时开凿的,工程从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开始,延续了70多年,所以主要是宋代风格。内容大部分是佛教故事,颇有趣味,保存完整。如小佛湾的“地狱变相”,本是刻画地狱中的种种恐怖情景,但人物都取材于社会生活和地方风俗,有东倒西歪六亲不认的醉汉,有手掀竹笼放养小鸡的农妇,有给孩子喂饭的母亲,也有蹲在雪地上饥寒交迫的受苦人,形象朴实健康,情趣也极浓厚,几乎看不出多少宗教的意图。其他佛经故事的雕刻组群中,也有不少生动的造型,如《放牛图》中将两个放牛娃依傍嬉笑的快活神情塑造得活灵活现。《六师谤佛图》中聚精会神吹筚篥〔bi li毕立〕的少女也凿得微妙有神。总的说来,大足佛雕中的宋刻不如唐雕气魄宏伟,也没有唐雕的?浑厚和力度。神佛形象更接近真人,而且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