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以“徽墨”为代表的制墨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关于清墨的特色,恰如清代制墨名家汪节庵在《函璞斋墨品》中所说:“法制之良,椎炼之尽,今不及古;而金碧之华,烟麝之备,则古不如今。”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清墨的特征。清墨在形制之完备,面饰之华丽等等方面,确实超过了前代,成为制墨史上鼎盛时期。
清代墨家,仍然集中在徽州地区。前期歙派居统治地位,后期休派独占鳌头。除此之外,婺派也渐有发展。徽墨业中,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自清初始,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先后崛起,形成清代墨界的四大名家。下面分别介绍。
曹素功 名圣臣,字昌言,歙县人。曹生于明末,但其制墨生涯始于清初。曹早年为官,康熙时入布政使司,因无实职,后回乡制墨。接下明末墨家吴叔大的“玄粟斋”墨肆,更名“艺粟斋”。因曹原通官场,遍交权贵,因此生意日炽。后来康熙南巡,素功献墨,颇得赏识,御赐“紫玉光”三字,由此声名鹊起。
曹素功早期的墨,曾著录在《曹氏墨林》中,到以后晚清时期,后人又编有《徽歙艺粟斋墨品》一书。曹素功的墨品有“紫玉光”、“天琛”、“天瑞”、“豹囊丛赏”、“青麟髓”、“千秋光”、“笔花”、“岱云”、“寥天一”、“香玉五珏”、“天台十景”、“西湖十景”、“耕织图”等等。曹素功的墨品几乎都是“集锦墨”。
“天琛”是仿古义墨。“义墨”是一种混合墨。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上说:“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天琛”是天产的宝物的意思。据《曹氏墨林》所记,陆鸣时的《墨铭》说:“质用天琛,式追隃麋,下迄唐宋,汇成墨史。”附记上说:“曹子素功,仿其遗意,自汉魏六朝,以迄唐宋,共26种。”现存的仿古名墨有“仿耿氏”、“仿李超”、“仿珪漆烟”、“仿张遇天峰煤”、“张永造”、“易水光”、“仲将古法”、“小握子墨”、“软剂”、“再和墨”、“远烟”、“三衢〔qu渠〕蔡瑫〔tao滔〕”,以及王维清的“姑苏山人”,苏眉阳的“卧蚕小墨”、“潘谷造”等。从以上列出的墨名可以看出,都是墨史上的名家名墨,是“式追隃麋”。“天琛”是以一匣集锦墨表现的“墨的历程”,是一部形象化的“墨史”。
“天瑞”,全匣一套共十种,有“草圣”、“酒仙”、“真儒”、“隐者”、“羽士”、“侠客”、“高僧”、“美人”、“词伯”、“画师”。墨面图式,有的偏于写实,有的重在象征,颇具明末胡正言《十竹斋笺谱》的画风。真是,十墨十逸,高德美才,粹显一匣,墨彩“天瑞”。
“紫玉光”,康熙赐名,是曹素功的称心之作,《墨品赞》列为第一。墨面上绘的是“黄山三十六峰”,接照黄山各峰的形态绘制,拼合起来则成一幅完整的“黄山图”。真是“玉浮紫光,……天下无双”。因为是“御赐题词”的墨品,故制作极为精丽。
“耕织图”,是一套大型丛墨,共47锭。全套分装在两个漆匣中,匣面有双龙戏珠描金图案,首锭正面为康熙楷书题“御制耕织图诗”;背面为龙纹图案。自2锭至24锭为“耕图”,自25锭至47锭为“织图”。制作极为精美。
清文学家姚鼐在《论墨绝句》中称许曹素功说:“除却廷珪夸乃翁,几家绝艺后能同。来男作相虞儿匠,何怪方今曹素功。”清代赵青藜说:“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清代汪炽甫在《纪墨小言》上也说:“曹实近时烧烟第一子。”如上所述,在清代制墨史上,曹素功占有头等地位,确为墨界巨擘〔bo 簸〕。
素功后代皆业墨,十世不衰。后五世孙曹德酬在江苏省苏州市开设了分店;到六世孙曹尧千,墨店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九世孙曹瑞友将家业迁往上海市。曹氏墨业的拓展,推动了更大地区墨业的发展。
汪近圣 绩溪人,原为曹素功墨肆墨工。康熙雍正年间,脱离曹氏而自立门户,开设墨肆“鉴古斋”,独立经营墨业,所制墨坚硬细密,光泽明亮。《汪氏墨林》上载方琴如说汪近圣的墨“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又载李升龄话说“汪子近圣,技越寻常,制兼众美,法擅诸详,搜烟三昧,什袭珍藏。”《鉴古斋墨品》载有“御制耕织图”、“御制仿古砚墨”、“四库文阁诗墨”、“御制西湖名胜图诗”、“周宣王石鼓文墨”、“黄山图”、“新安大好山水”、“万杵凝霜”、“龙光万载”、“临池草圣”、“十色硃墨”、“八卦配十色图”等墨品,都是汪墨中的妙品。汪近圣的墨艺确实出众,时人有评曰:“今之近圣,即昔之廷珪也。”
清乾隆时,宫廷征召“制墨教习”,汪近圣次子汪惟高应诏进京,现故宫博物院所藏“云海钟灵”即为汪惟高入京后所制精品。汪子惟高,做了“教习”,声名随之大噪。汪近圣有《汪氏墨林》与《鉴古斋墨品》存世。
汪节庵 名宣礼,字蓉坞。乾隆嘉庆时歙县人。他开设的墨肆名“函璞斋”,当时与“艺粟斋”、“鉴古斋”鼎足而立,特别是在曹素功墨店迁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