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的文房四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湖笔的兴起
    自南宋偏安杭州,制笔业也随之由宣州一带移往以浙江湖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形成新的毛笔产地。如前面提到的程奕、屠希、许頔等都是浙江、江苏的制笔名家。由宋入元,宣州地区受到战乱的严重冲击,昔日制笔业日渐凋敝,金代诗人元好问在《刘远笔》一诗中感叹说:“宣城诸葛寂无闻。”在这种形势下,宣州笔工大多星散,其中一部分迁往浙江湖州一带,也将精湛的技艺带到这一地区。湖州地区盛产长竹,清代江登云《素壶便录》载:“湖笔管出余杭县之文山。”毗邻的嘉兴地区盛产山羊,《笔史》说“羊毛,天下独出嘉兴,硖石(今浙江省海宁市)为第一”,所以湖州善琏镇一带,便逐渐兴起制笔业,因善琏镇隶属湖州,故所产之笔称为“湖笔”。善琏又名善练,市有四桥,即福善、保善、庆善、宜善,四桥联络市廛〔蝉〕,形如束丝,故名善练。自元以后,昔日声名显赫的“宣笔”便逐渐式微,并为“湖笔”所代替,湖州成为新的制笔中心,善琏镇也就成为鼎鼎大名的“湖笔”之乡了。

    随着制笔业的发展,湖州地区也出现许多技艺高超的笔工。据《西吴枝乘》记载,在元初“吴兴毛颖之技甲天下,元时冯应科者擅长,至与子昂、舜举并名,今世犹相沿尚之。其知名者曰翁氏、陆氏、张氏,皆兔毫也。”文中提到的子昂是指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fu府〕,舜举是指元代著名画家钱选。冯应科的制笔声誉与赵、钱“并名”,足见其制笔技艺之卓越。据《归安县志》记载,当时把他们称为“吴兴三绝”(唐时曾改湖州为吴兴)。与赵孟頫关系深厚的张进中也是制笔高手。张曾以“一笔之工,数得持笔禁中”,他凭制笔技艺,得到宫中的认可与赏识。再有沈秀荣,元代文学家仇〔qiu求〕远曾有《赠笔工沈秀荣》诗:“近知沈子艺稀有,洗择圆齐易入手。不论兔颖与羊毛,染墨试之能耐久。”称赞他技艺高超,深谙水盆、择毛、圆齐各项工艺,不论用什么毫料,兔毫抑或羊毫,都能制出经久耐用的优质毛笔。

    除此之外,元代在湖州以及江浙一带还有很多制笔名工,如范君实、许文瑶、温生以及陆文宝等人。还应注意到,元代有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学者,也是制作毛笔的专家,名叫周伯温(原名沙剌班)。他曾参与编修《辽史》、《金史》及《宋史》。他指导笔工,利用西北所产黄羊尾毫制成的毛笔,很受欢迎。

    元代,除湖笔外,湘笔也很著名。湘笔原为唐代郴〔抻〕州笔,元代则为在现湖南省长沙市兴起的一种名笔。关于郴州笔,唐代诗人柳宗元曾有诗咏赞,在《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今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中说:“截玉铦〔xian先〕锥作妙形,贮云含雾到南溟〔ming名〕,……桂阳卿月光辉遍,毫末应传顾兔灵。”诗中对郴笔从外形到性能都作了很好的描绘。“湘笔”在制作工艺上,不像“湖笔”分层匀扎,而是杂扎不分层,不重笔锋颖。以水毫、兼毫见长。

    湖笔在元代兴起绝非偶然,是与当时文化发展分不开的。元代在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出现许多书法家,著名的有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以及蒙古族书法家康里巎〔nao挠〕等。其中尤以赵孟頫的书法,后世评价最高,以为可与晋代王羲之、唐代颜真卿相媲美。元代的绘画成就更加辉煌,著名画家除赵孟頫外,还有被称为99?“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书画艺术的发展自然推动了制笔业的发展,促使“湖笔”兴起与发展。

    入明以后,随着社会逐渐稳定,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尤其在江南地区,鸾翔凤集,荟萃了大批书画家。明代书画艺术的繁荣,促进了文房四宝的发展,制笔业也出现了新的面貌。“湖笔”声誉日隆。明代文学家屠隆在《考槃〔pan盘〕余事》中说:“大抵海内笔工,皆不若湖之得法。”说明当时全国各地笔工不少,但技艺都达不到湖笔的水平,“湖笔”至此已取得天下众笔之冠的地位。

    明代“湖笔”产地也出现了许多制笔名家。元代已经出名的陆文宝及其子陆继翁,到明代时,声望更高,名声更盛。曾棨〔qi启〕在《赠陆继翁》一诗中便记叙了陆氏父子的制笔成就,诗中说:“吴兴笔工陆文宝,制作不与常人同。自然入手造神妙,所以举世称良工。”又说:“制成进入蓬莱宫,紫花彤管飞晴虹。九重清燕发宸翰,五色绚灿皆成龙。”说明陆文宝所制之笔不仅质量优异,外观造型也极华美,曾入贡成为皇家御用之品。诗中又说道:“国初以来成绝艺,光价自此垂无穷。美哉文宝名已久,当有家法传继翁。我时得之一挥洒,落纸欲挫词伤锋。枣心兰蕊动光彩,栗尾鸡距争奇雄。”曾诗先是惋惜陆文宝已于明初去世,使他的制笔技术成为“绝艺”,继而称颂其子陆继翁继承父传,也制出极好的毛笔,尤其在“枣心”、“兰蕊”、“栗尾”、“鸡距”等品种上更是青出于蓝,达到新的水平。陆文宝父子不仅擅长制笔,也广结文人名士,吸收采纳书画家们的灼见,改进制笔技术。明代陆树声《清暑笔谈》中记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