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名嬴政,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13岁继位,22岁亲政,在位37年。他在位期间,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此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北筑长城抗御匈奴,对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他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和陵墓,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他死后不久,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城东五公里的骊山北麓,它是保存至今的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开创的陵寝制度对以后历代帝王陵园建筑影响很大。1961年国务院公布秦始皇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联.lib?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即位以后,便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天下以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建陵工程,秦二世时继续修造,前后费时近40年,直到秦亡,陵园尚未全部峻工。工程之浩大,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据史籍记载:“陵冢”高50余丈,周围五里有余,墓内建筑各式宫殿,陈列各式奇珍异宝,以人鱼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还装置许多弓弩,以便射杀入墓的人。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始皇宫内没有子女的宫女全数殉葬。为防止泄密,参加修造墓葬的工匠都被活埋在墓里。秦亡后,项羽入关中,动用士卒30万人发掘历代陵墓,随葬品被洗劫一空,宝物运了一个月还没有运完。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筑也被大火烧尽。传说后来有一个牧羊人寻羊,进入墓室,因持火照明,引起地宫失火,延烧三个月不能灭。唐代末年,黄巢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也曾发掘秦始皇陵。五代时军阀温韬又以筹军饷为名,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至今秦始皇陵园地面上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巨大的坟丘。
194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对秦始皇陵园作过多次勘查,大致了解了陵园的布局,发现了一批地下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员墓和各种建筑遗址。
陵区位于骊山北麓冲积扇的前部,南到骊山,北到新丰原,东到鱼池水,西到赵背户村西的古河道,范围约40多平方公里(图3)。
![]()
图3 秦始皇陵平面示意图
(采自《秦始皇兵马俑坑》,文物出版社)
陵园在陵区中部,由内外两重城垣构成,平面呈南北长的回字形。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940米。内城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东北角利用北、东墙另筑一座小城。城墙都为夯筑,基宽约8米。内外城四面各开一门,两两相对,小城只有南北二门。各门均建门阙,内城四角有角楼。
陵墓位于内城的南部。封土呈三级台式覆斗形,顶部平坦。基底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地上现存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高约76米。根据钻探,地宫平面近方形,面积约18万平方米,周围有砖坯砌成的墙。三面有门和斜坡状门道:东面五条,西、北两面各一条。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改”,稍后的应劭也有相同的说法。帝王陵园专门设寝当始于秦始皇。寝殿在坟丘西北50余米处。基址平面近方形,面积约3500平方米,中间为高台基,周围有回廊。在寝殿西北,南北长670米、东西宽250米的范围内发现由南向北成组排列的建筑基址,之间有石子路相通。已发掘的一组包括东西横列的四座建筑基址,踏步与室内地面均用青石砌筑。以其规模和形制推测当属“便殿”。内城东、西、南三面还有沿墙建筑的廊房遗址。陵园西北部内外墙之间为供奉饮食的“食官”所在,已发现建筑基址三组,出土乐府造的铜编钟,刻记“骊山园”、“丽山(饣人)〔si饲〕官”的陶器。这些遗址附近发现的建筑用材有石质水道,空心砖、大板瓦以及直径半米多的夔纹瓦当等,可见当时的陵园建筑相当宏伟。
坟丘两侧和内外城墙之间分布大批陪葬坑,已发掘的有珍禽异兽坑和铜车马坑。铜车马坑在西侧20米处,坑平面呈中字形。在一个过洞内出土两乘前后排列的铜车马,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1/2。车均双轮单辕,每乘驾马四匹,车上各坐一名御官俑。车马的鞍具齐备,通体彩绘并以大量的金银为饰,制作华丽精细。坟丘的西北角有一座平面呈甲字形的大墓。内城东北角的小城内发现20多座墓葬,可能是一处陪葬墓区。
陵园东南分布着殉葬墓和从葬坑群。殉葬墓的葬具为一棺、一椁。葬者有男有女,年龄都在20—30岁左右,骨殖凌乱,肢体不全,显然是杀戮后一齐掩埋的。死者可能是被秦二世残杀的宗室诸公子、公主或大臣。从葬坑南北分成三行,排列密集有序,坑内埋有跪坐的陶俑和马骨。出土器物上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