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时,父亲几乎什么都不跟她说了。
学校里的成ib.绩不足以自豪。刚上初中时在班上名次还靠前,而到毕业时名次却从后往前倒数起来快些了,高中都是勉强升上的。并非脑袋不好使,只是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无论干什么都没法坚持到最后。一旦聚精会神,就脑袋作痛、呼吸困难、心跳紊乱。上学除了痛苦没别的。
在小镇落脚后不久就同启介认识了。是个比她大两岁的颇有本事的冲浪运动员,高个头,头发染成褐色,牙齿整齐漂亮。他说在小镇住下是因为这里的浪好。他还和朋友组织了摇滚乐队。在一所二流大学倒是保留了学籍,但几乎不到学校去,根本没希望毕业。父母在水户市内经营一家老字号糕点铺,到一定时候可以继承家业,但他本人却全然没心思当糕点铺老板,觉得永远和同伴开一辆达特桑卡车兜风,永远一面玩冲浪一面在业余乐队弹吉他即可。但无论谁怎么考虑,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都是不可能长此以往的。
顺子同三宅说话亲热起来是在和启介同居以后了。三宅四十五六,瘦瘦小小,架一副眼镜,长脸短须。胡须很浓,一到傍晚,整张脸看上去都微微发黑,像蒙了一层阴影。一件褪色的粗蓝布衬衣或夏威夷衫的底襟露在裤子外,穿一条没形没样的粗布裤,脚上一双穿旧了的白色休闲鞋。到了冬天,则外面加一件皱皱巴巴的皮夹克。时不时戴一顶棒球帽。除此以外的打扮顺子还从未见过。不过他身上的东西,哪一样看起来都像是认真洗过的。
鹿岛滩的这个小镇上没什么人操关西口音,所以三宅的存在格外引人注意。一起做工的女孩告诉她,说他租了附近一座房子,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画画。“不过么,不像有多大名气,画也没见过。生活倒过得挺像那么回事,想必还是有两下子的。有时跑去东京买绘画材料,傍晚回来。对了,他是大约五年前开始住在这个镇子的。时常见他一个人在海边鼓捣篝火。肯定喜欢篝火,眼神总是那么专注。不怎么说话,有点儿古怪,但人不坏。”
三宅一天来小超市三次,早上买牛奶和报纸,中午买盒饭,晚上买易拉罐啤酒和简单的下酒菜。如此日复一日,一成不变。虽然除了寒暄以外没有像样地交谈过,但顺子还是对他怀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密感。
一天早上店里只两个人的时候,顺子一咬牙问道:就算住得再近,也没必要天天这么一点点买嘛,何苦这样子呢?牛奶也好啤酒也好,一次多买些放进电冰箱不就行了!那样岂不更方便?当然自己只管卖,怎么都无所谓……
“是啊,要是能多买就好了。可我家有我家的情由,没办法做到。”三宅说。
顺子问什么情由。
“怎么说呢,反正、反正有点情由。”
“问多了,对不起,别往心里去。我这人一有什么纳闷儿的就禁不住要问,歹意倒是没有的。”
犹豫片刻,三宅不无尴尬地搔搔头:“我家么,说实话,没有电冰箱。冰箱那东西一开始我就不怎么喜欢得来。”
顺子笑道:“我也不是特别喜欢得来,但一台还是有的。没有不是不方便吗?”
“方便是不方便,可是喜欢不来的东西是勉强不得的。有电冰箱的地方我睡不踏实。”
好个怪人,顺子心想。不过由于这次交谈,她对三宅有了更深的兴趣。
其后不出数日,黄昏在海边散步的时候,看见三宅一个人在烧篝火。篝火不大,是用收集那一带的漂流木烧的。顺子打了声招呼,同三宅并排烤起火来。并排一站,顺子高出五六厘米。两人只简单寒暄两句,往下便不声不响地注视着篝火。
这时,顺子对着篝火的火焰看了一会,蓦地觉得火里面有什么,有某种深邃的东西。或许该称为心情的凝聚体吧,称之为观念则未免过于鲜活具体且带有现实性的重量。那个什么缓缓穿过她的身心,留下仿佛让她透不过气的不可思议的感触而遁去了哪里。遁去后好半天时间里,她的胳膊都泛起了鸡皮疙瘩样的东西。
“三宅,你看着火的形状时,有时候不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指什么呢?”
“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怎么感觉到的东西真真切切地、怪怪地感觉出来,怎么说呢……我脑袋笨说不明白,反正这么看起篝火来,我就不由得生出幽幽的思绪。”
三宅想了想说:“火这东西么,形体是自由的。因为自由,看的一方就可以随心所欲看成任何东西。假如你看火看出幽幽的情思,那么就是你心中的幽思反映在了火里。这个,可明白?”
“嗯。”
“不过,若说什么火都会让人这样,那就不至于了。让人产生这样心情的火必须是自由的才成。煤气炉的火不行,打火机的火不行,普通的篝火也不成。而火要自由,就得在能让它自由的场所恰到好处地生起来,这可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的。”
“你可以做到?”
“有时做到,有时做不到,但一般可以做到。把心放进去做,就能做到。”
“喜欢篝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