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于是这部作品像莫迪亚诺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显示出历史小说的特点。但与历史小说不同的是,作者并没有致力于对历史事件做明确的分析和描述,也从不在作品中提及这些历史事件,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直接描写那些国际情境主义者,没有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探讨。他感兴趣的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和追寻。他的小说具有历史小说的一些特点,但并没有局限于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他对于历史事件的接近不像历史学家,但这并不妨碍其作品中的历史价值,因为他用文字把他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做了如实的记录,这也使得他篇幅不长的作品常有历史的厚重感。?
这同时也是一部悬念小说。莫迪亚诺坦陈他非常喜欢比利时侦探小说家乔治·西默农的作品,读过大量西默农的侦探小说,在他自己的创作中也掺入了侦探小说的元素C。他的作品就像侦探小说一样,通过对一些形迹可疑的小人物的描写,渲染暧昧不明、紧张刺激的神秘气氛。书里的人物身份常常不淸不楚,他们常常在寻找某个人或者某样东西。但是,假如把他的作品当成侦探小说来阅读,到最后肯定会失望,因为读者永远也找不到那些已经提出来的问题的答案,到了结尾仍然是一个让读者会觉得迷茫的巨大谜团。他让读者去猜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但他并不会把这些事情说淸楚,而这正是伟大作品的特色:让人读完作品之后感觉余味无穷,因为作者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更能引发人们思考,因为“一部作品中最重要的,正是没有说出来的部分”。作品中的叙述者永远也抵达不了一名侦探所能抵达的目的地,而在《青春咖啡馆》中,那名私家侦探为了不打扰雅克林娜的生活,甚至主动放弃侦察。正是借助了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莫迪亚诺成功地在其作品中营造了一种侦探小说的气氛,重新营造出他所描述的那个时代的朦胧氛围,使作品充满迷人的情调。
像莫迪亚诺的其他小说一样,《青春咖啡馆》的自传色彩也非常鲜明。莫迪亚诺在创作的时候,常常借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其作品大都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对于莫迪亚诺来说,一个作家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个作家要么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要么写一些完全虛构的事情……但是,即使是完全虚构的事情,也必须采用真实生活中的某些元素,然后使它们变奏。”莫迪亚诺借给他的叙述者的东西有时是他本人的年龄,有时是他的出生地,有时是他的职业和家庭状况,以及他生活中经历的其他细节,譬如童年时父亲的缺失、母亲总在巡回演出顾不着家、哥哥的死等,在早期作品《户口簿》中,他甚至把自己的姓名、确切的出生日期都给了叙述者。在阅读《青春咖啡馆》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莫迪亚诺既是那名大学生,也是那个逃跑的露姬,是她的情人罗兰,是私家侦探盖世里,每个入物身上都有作者自己的身影。他把自己少年时的恐惧和游荡放到了雅克林娜身上,而故亊大部分发生在九区和十八区,作者很小的时候就去过那里,当时他母亲在封丹剧院演一个小角色,那个由斜坡组成的街区给他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我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由于父母亲关系不好,我就经常从家里出逃,放任自流地在巴黎闲荡,我去了许多危险的、我那种年龄的孩子不该去的地方,有些街区一直让我感到恐惧,那种冲击非常强烈。我在这本书中就表达了这种冲击。”“我的童年让我感到恐惧,但是有一些人的形象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并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比方说那个经常来照看莫迪亚诺的年轻的女邻居。“那时我八九岁,我的父母亲常把我托付给这个非常善良的女邻居,那是一个二十岁的学美术的女孩,她有时帮我编一些借口让我逃学,带我到一些奇怪的地方,福尔街的一家咖啡馆,那里有她的同龄人,都是些边缘人物,跟花神咖啡馆和双偶咖啡馆里的顾客很不一样。有一天,我知道她的一位女友自杀了。”这名自杀女子即是露姬的原型。而作品中露姬的吸毒经历跟作者幼年时的经历也有关系,作者五岁的时候曾遭遇一场车祸,为了减轻痛苦,医生让他吸过乙醚,吸过后产生的那些幻觉和那种气味给他留下强烈的印象,并一直追随着他。但是,尽管作者与叙述者有许多相像的地方,但《青春咖啡馆》不是自传作品,因为他的生活经历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虚构的成分仍占主导地位。ib.
作品中还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可以说,象征手法是莫迪业诺作品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作者擅长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小说开始时写道:“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被人称为黑暗之门”,“门”在这里就富有象征意义,它既是“窄门”,代表进入天堂的门(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火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又是“黑暗之门”,代表地狱之门,这黑暗之门又与雅克林娜的光彩照人形成反差,而她的别名Louki从词源看来自拉丁语的Lux,代表着光明,也代表着作品人物对光明的向往与追寻。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