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的便)被废为庶人。
齐王朱榑被废为庶人,软禁在南京。
代王朱桂被废为庶人,软禁在大同。
湘王朱柏拒捕,自焚而死。
如此霹雳手段,连建文帝都看得胆战心惊。因此当齐泰和黄子澄主张再接再厉抓捕燕王朱棣时,他犹豫了。这位新皇帝说:朕即位不久,便已经连废五王。如果还要动到燕王叔叔头上,你们让朕如何向天下人解释交代?
齐泰和黄子澄也只好作罢。
燕王却坐不住了。
没有证据表明这位藩王早有觊觎皇位之意,也无法肯定他就不曾想过。论文韬武略,此人原本远胜建文帝。更何况朱元璋的凤子龙孙,谁都有资格当那接班人。
有人便认为皇帝就该朱棣来做。
这个神秘兮兮的人物叫姚广孝,十四岁削发为僧,法号道衍,后来还俗。洪武三年太祖封建诸王,要求儿子们各选名僧作为国师,姚广孝或者说道衍却自己选了朱棣。他对这位新王爷说:殿下如能用臣,当送白帽一顶。
朱棣是王。王上加白,是皇。
半僧半俗的道衍法师姚广孝被燕王带到北平,成为王府里面摇鹅毛扇的人物。他甚至不放过任何煽风点火和积极劝进的机会。洪武末年某日,天气寒冷,燕王出上联说: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应声答道: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做主?朱棣听了,据说非常高兴。
可惜,这多半只是小说家言。
朱棣后来的决定,也非姚广孝能替他做。
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自从开始削藩,朝廷与燕王之间的相互猜忌和防范就从未停止,哪怕朱棣在家中装病也无济于事。建文元年六月,有人举报燕王府中有阴谋,又有人供出燕王准备起兵。兵部尚书齐泰立即发出兵符,命令北平都司官员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不肯从命,潜入燕王府如实相告,开诚布公地说:王爷如果没有那个意思,请束手就擒跟臣走。如果有,也请实话实说,不必相瞒。
朱棣无路可退,只能要姚广孝择日起事。
姚广孝却说,必须某月某日某时。
结果时辰一到,雨骤风狂。
燕王脸色大变。
那和尚却说:
圣殿下是个龙,正要风雨大,方助得势头起。
朱棣闻言大喜,下令出征。
明代历史也从此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