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著名史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北朝三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
    《魏书》,北齐魏收撰。有帝纪12篇14卷,列传92篇96卷,志10篇20卷,全书共114篇130卷。篇卷不一,是因为有的篇分上下卷。上起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公元386年),下至孝静帝武定八年(公元550年),记载了北朝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直到东魏、西魏相继灭亡的170多年的历史。

    魏收为北齐著名文士,长期担任史官之职。他从26岁起,就先后参与修撰北魏、东魏的国史。北齐时官至中书令兼著作郎。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奉文宣帝高洋之命修撰魏史,五年三月奏上本纪、列传,十一月奏上十志。自北魏末经东魏到北齐,魏收参与修史长达20余年。前后协助其修史的有房延祐等人,因魏收“性憎胜己”,所用之人多非史才,起作用不多,实际负责仍是魏收自己。初稿完成后毁誉不一,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长期纷争,甚至有斥之为“秽史”者。尽管得到高氏父子的支持,面对众多强烈不满者,魏收仍不得不做了两次认真的修订,《魏书》才勉强得以颁行。

    原来北魏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世家大族的兴盛,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其后不久,又由掌握实权的高氏和宇文氏接掌政权,分别建立北齐和北周。魏收受北齐皇帝之命编撰的《魏书》,强烈反映了东魏北齐统治集团的利益。凡属本集团者,笔下留情,则隐讳回护,无所不至;凡不属本集团者或关系较疏远者,则“意存实录,好抵阴私”,直书其事,得罪了统治阶级中的其他派别集团。关于《魏书》的争论长期不能平息,主要起因于此,而不在于魏收个人的恃才傲物,私意褒贬。这件事也说明,当时世家大族势力之强大足以干预国史的修撰。后来隋唐两代继续致力于改撰魏史,也是因为隋唐承袭西魏、北周,必须分辨真伪,力争正统,以维护本集团的政治利益。但是,隋代魏澹的改作、唐初张太素的新著到底都未能超过《魏书》,至北宋时均已失传,仅留残篇断简,依赖配补魏收原书而传世。唐中叶以后,随着旧的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魏书》终于得以与南北朝其他各史并存,进入“正史”之列。

    《魏书》是二十四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历史的。它记述了我国北方鲜卑族拓跋部的发展兴盛,统一北方,实现封建化、门阀化的历史过程。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重要朝代,但流传下来的史料很少,《魏书》是有关北魏历史的唯一基本完整的史书,保存了大量重要的原始资料。其体例大致仿照前史,又根据时代特点,有所改易创新。帝纪部分首列《序纪》,追溯拓跋珪的先世至27代,明其发展源流,是他史所无的特殊安排。《魏书》的长处在于志的内容比较丰富。《食货志》记载社会经济情况较详,所记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北魏均田诏书和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李冲关于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对研究我国土地租赋制度的演变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北齐、北周及隋唐均田制度,大致依据北魏而小有异同。《宋书》和《南齐书》均无《食货志》,魏收却能注意到这些重要的经济史料,足见其历史眼光。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盛行,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各方面均发生重大影响。前代史书对此未予足够重视,仅附见于蛮夷传中。魏收独设《释老志》专章论述,可谓卓识创举。诸如佛教的传入,译经造像求法建寺的盛况,太武帝毁法经过,昙曜建成武州石窟寺(即今大同云冈石窟的始建)等,志中都有记述,是关于中国宗教史的重要史料。《官氏志》也是新设,前一半讲官制,后一半讲氏族,即鲜卑族所统诸部姓氏名称由来及所改汉姓名称,为后人研究北魏氏族,辨明鲜卑和汉族姓氏提供了极大方便。本书帝纪的材料也较丰富,如《孝文帝纪》对其迁都洛阳后实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就记叙较详。书中收录的诏令奏议大都关系政治,其他文章也足供考察作者的身世经历等,而于当时风行的浮文艳词多弃而不取,可见魏收对史料取舍是下过功夫的。

    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势力强大,社会重视门第谱牒。《魏书》列传受其影响,多叙谱系。这样写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利在可以辨别汉人和鲜卑人的家世源流,避免混淆;其弊在烦琐枝蔓。一卷之中,父子兄弟子孙姻亲连类而及,多至一二十人,不少人并无实事可记,实与家传无异,殊少史料价值。本书囿〔you又〕于北齐统治集团的偏见,以北魏和东魏为正统,不为西魏三帝立纪,将刘聪、石勒和宋、齐、梁、陈都列入《外国传》,骂东晋为僭晋,斥宋、齐、梁为“岛夷”,这些作法都未免狭隘和有失客观公正。

    北宋以前,史书均靠抄写流传。由于条件限制,南北朝各史流传中多有脱误,而《魏书》残缺较为严重,几近30卷。宋仁宗时,由刘攽〔ban班〕、刘恕、安焘、范祖禹四人校定《魏书》,当时取李延寿《北史》等有关史书或类书文字予以配补。后世的刻本都依据此北宋校定本。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原名《齐书》,宋代始加“北”字,以与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相区别。有帝纪八卷,列传42卷,无志表,共50卷。主要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