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著名史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南朝四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
    二十四史中,有10部书都是记述南北朝史事的,它们是《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以及《南史》、《北史》。这“八书”、“二史”之间有着彼此关联而且错综互补的密切关系。

    《宋书》,南朝梁沈约撰。有本纪10卷,志30卷,列传60卷,共100卷。上起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下到南朝宋顺帝昇明三年(公元479年),记载了刘宋王朝的历史。

    沈约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官至梁尚书令,习惯上称梁人。以文学名世。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春,沈约奉命撰《宋书》,他以何承天、徐爰〔yuan援〕等人陆续修撰的国史底稿为基础,略事修订,删去属于晋代的13人传记,续撰永光(公元465年)以后10余年的史事,第二年二月即将纪传部分撰成奏上。因为大部分是利用徐爰等人的旧稿,自撰不多,所以成书如此之快。志的部分是以后续撰的,何时完工,史无明文。但从它避齐明帝萧鸾和梁武帝萧衍以及衍父萧顺之的讳来分析,大约可以推定,是从齐末到梁天监初陆续完成的。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比较多,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在列传中首创带叙法,即在记叙传主重要事迹的过程中,将史事涉及的次等人物的生平履历附带插叙一段。这种写法如实反映了历史人物之间的宾主关系,可谓纲举目张,经济得体。如《刘道规传》带叙刘遵,《王义真传》带叙段宏,《谢灵运传》带叙荀雍等。偶尔带叙过多,也有喧宾夺主之失。另外有些列传记叙过于繁杂,传主之外,上溯父祖,下记子孙,旁及兄弟姻亲,烦琐枝蔓?,虚词溢美,内容空洞。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地主当权,社会风气崇尚门第,重视家族谱系之学的现实。而沈约自创名目的《恩幸传》,集中记载出身寒门素族而得到皇帝宠信的官僚。撰者有意贬抑他们,往往把他们写成巴结讨好皇上而希图升迁的小人,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门阀世族的偏见。《索虏传》记叙北魏历史,既以丑名相呼,又所记多传闻失实,殊非史家之客观态度,唯其中包含北人所撰北朝史书中所没有的材料,尚值得注意。

    《宋书》的志,卷数不及纪传的一半,篇幅分量却几乎与纪传相等,不但记述了刘宋一代的典章制度,还上溯三代,尤详于魏晋,明于典章制度的源流始末,足补前史之遗缺。其中《律历志》、《天文志》,精确详明,全文录入杨伟《景初历》、何承天《元嘉历》、祖冲之《大明历》,可以反映当时的自然科学研究水平,十分珍贵。《乐志》详述乐器,记载乐章,不但保存了自汉至刘宋的庙堂乐舞和民间歌舞的丰富资料,也给古代文学史提供了瑰丽的诗篇,前后200年间有关音乐的朝章国故,土俗民情,无不兼举并包,给后世的史书以良好的影响。晋宋之间,州郡改易侨置,户口消长变迁,情况十分复杂。《州郡志》予以考覆详载,是研究我国南方地理沿革、人口变动的重要资料。因沈约当年依据的郡国地记今天已百不存一,《州郡志》的资料价值自然弥足珍贵。《百官志》详于东汉魏晋。宋承晋制,变动不多,所以单记刘宋官制者不多。此志记述颇为简要明晰。唐修《晋书》,其志多抄撮《宋书》而不能出其范围,《宋书》诸志的重要于此可见。《宋书》无《食货志》与《艺文志》,于反映经济发展与学术文化方面形成空白,是一大缺憾,而《符瑞志》、《五行志》又大肆宣扬符命,号称灵异,欺世惑民,影响很坏。

    《宋书》流传至北宋时已略有残缺,后人取李延寿《南史》等书加以配补,仍保持原书卷目不变。今有中华书局点校本可读。

    《南齐书》(图10),南朝梁萧子显撰。初名《齐书》或《齐史》,北宋时始加“南”字,以与李百药所撰《北齐书》相区别。全书60卷,包括本纪八卷,志11卷,列传40卷,序录一卷,今序录已佚,实存59卷。上起齐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下到齐和帝中兴二年(公元502年),记载了南齐24年的历史。

    

    图10 《南齐书》,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本

    萧子显是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王萧嶷之第八子。齐亡梁兴,依然保持其贵族世家地位,仕梁,官至吏部尚书、吴兴太守。兄弟几人在梁朝都以文才著称。萧子显奏请自撰齐史。以前朝帝王子孙而修前朝史书,正史中只此一家。以子孙为其父祖作纪传,又自称“史臣曰”,在史书中也绝无仅有。正由于此,《南齐书》于皇室争权夺利倾轧杀戮之事,或隐讳文饰,或暴露夸张,概出于私家恩怨褒贬,未可尽信。

    

    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