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作战的第18集团军将士们来说,冈村宁次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恶魔,是个灭绝人性的屠夫。1941年,冈村宁次调集数万日军,对华北的中国军队,尤其是第18集团军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他提出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造成约270万平民的死亡,仅第18集团军就伤亡过半,损失惨重。对这一段历史公案,冈村宁次不予承认,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他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不杀、不抢、不淫”的“三不”政策,并且言之凿凿是有案可查的。
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眼中,冈村宁次的为人还不算坏,相比之下,他的战争罪行也属于比较轻微。1949年2月,冈村宁次被国民政府军事法庭宣判为“无罪释放”,由他战场上的老对手汤恩伯亲自安排,乘“维克斯”号轮船驶离上海黄埔港回到日本。当轮船到达日本港口时,驻日美国占领军特地为他升起日本国旗,以示既往不咎的敬意。
历史的真实,总是包裹在重重迷雾中……
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冈村宁次并不赞成一号作战方案,他提出日军重兵集团应夺取西安,取道关中,向成都进攻这一战略方案,但未被大本营所采纳。既然大本营批准了一号作战方案,冈村宁次就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此时,冈村宁次的目光越过紫禁城,越过北平城,又向南1000公里落到了广袤的豫中平原上。他心里很清楚,日本帝国经过长期的战争消耗,现已成了强弩之末。就中国战场态势而言,此一号作战是日本陆军竭尽全力的最后一搏,如果不能达成战役目的,从此日本军队怕是再也没有力量进攻了。
相对于中国军队第一战区的几十万大军,冈村宁次手里的本钱是很有限的。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全部兵力只有140个步兵大队,能够动用的兵力只有一半,约12万人。冈村宁次的计划是先消灭作为机动兵团的汤恩伯集团,然后再收拾以洛阳为中心的蒋鼎文守点部队。作为对手,冈村宁次太了解汤恩伯了,此人擅打运动战,而且善于趁日军退却时集中兵力突击一翼进行包围分割。这种战术的确有效,第一次使用的人肯定是天才,第二次使用则沦为庸才,第三次使用就一定是蠢材了。汤恩伯将军,同样的战术你已经使用过不止三次了,可以肯定,你是个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将军。
为了对付汤恩伯,冈村宁次命令驻包头的第3坦克师团秘密南下,部署在战线后方。这是他的撒手锏,准备在汤恩伯反攻时给予迎头一棒。汤恩伯果然上当了,事实证明,豫中战场的形势发展完全符合他的预计,汤恩伯的反攻刚刚显出点模样就被打垮了。
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中将站在敞开的套房门前礼貌地敲敲门。
冈村宁次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地说了句:“门开着,这表明你随时可以进来。”
大城户三治走进房间:“司令官,我带来了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消息。”
冈村宁次仍然望着窗外,身子一动不动,说:“哦,请讲!”
“我们的无线电侦破小组,刚刚破译了汤恩伯发往各集团军的密电,获得了中国军第13军的动向。”
冈村宁次猛地回过头:“这情报核实了没有?”
大城户三治微笑道:“当然,绝对准确!我军进攻开始后,汤恩伯马上命令石觉的第13军迅速北上,他的意图很明确,使用他惯常的战术,准备侧击我南下部队。”
“现在13军的准确位置?”冈村宁次急切地追问。
“已在登封一带完成集结,目前正在北进途中。司令官,这个机会千载难逢,现在是围歼13军的大好时机。”大城户三治的目光中显出几分激动。
冈村宁次兴奋得两眼放光,他在客厅里来回走了几圈,像一头饥饿的狮子猛然发现猎物一样,激动得连声调都变了:“三治君,那我们还等什么?立刻向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通报并下达命令,抓住它,干掉它!”
“司令官,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目前我12军应该立刻停止南下,其主力迅速向西转进迂回,完成对敌13军之包围,不惜一切代价,全歼该敌!”
冈村宁次凝视着地图:“告诉内山英太郎,宁可晚几天打通平汉线,也要先消灭13军,只要消灭了13军,第一战区的其他中国军队将不战自溃!”
5月1日,刚刚攻占许昌的日本第12军的数万之众倾巢而出,以坦克第3师团、骑兵旅团为前导,实施快速突击。第12军主力向西拐了个九十度的大弯,兵锋直指襄城、禹州。
日本第12军先遣兵团的三百多辆坦克和数千匹战马在豫中平原上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其后由炮兵、步兵、辎重兵组成的机械化部队分成几路纵队浩浩荡荡地跟进,空中第5航空师团的战斗机、轰炸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啸声,向沿途的城镇俯冲投弹扫射。干旱的豫中大地上腾起遮天蔽日的黄色烟尘,沿途襄城、灵井、郊县等地的国军守备部队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这些城镇多则半天,少则两个小时便纷纷失守,告急电报雪片般发往叶县的汤恩伯司令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