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之一,因为翡翠的密度和硬度较高,常见的大理石、石英岩、钠长石玉等的密度都小于翡翠。此外还可以探测毛料结构,翡翠为纤维交织结构、块状构造,这就决定了翡翠的硬度高韧性大。大理石和石英岩为粒状结构,韧性明显小于翡翠。用放大镜观察石头的表面也许可以看到结构上的差异。当然,更高级的技术人员会采用矿物成分法来探测,如果这块石头的表皮成分为方解石、石英、高龄石、伊利石、白云石、重晶石、长石等,那立即可以放弃。他们用滴酸法检测碳酸盐质,如有气泡反应,这块石头就一钱不值了。最笨也最直接的方法是敲击法,如果有空洞感,或用针尖挑拨有少许剥落,你就等着情绪失落吧!其实说来说去,经验感官直觉法最管用,范晓军用的就是这个,凭感觉,或者让石头的感觉牵着走,八九不离十。当然说起来简单,鉴别一块玉石往往要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经验,保持最平和的心理状态进行长时间的审石和读石,和顽石进行无言的交流。这个过程是对一位优秀的赌石家毅力和耐力的最好考验。有些人由于定力不足匆忙下注,随着一刀下去而悔恨终生,就像刚才那个四川汉子一样。有些人则由于犹豫不决与一块优质玉石失之交臂而扼腕叹息,机遇不是给这种人的,它给一次次在精神折磨中成长起来的真正的高手。
技术人员在认真探测,而几个大赌家则站在一旁冷眼看着,或者来回溜达,看似闲庭信步,其实内心的焦灼时刻在折磨着他们。他们同时参加赌石大会,但他们彼此不是朋友,而是不共戴天的对手,谁都怕下手犹豫与真正的好玉失之交臂,也怕心中的魔鬼促使他们贸然冲动。他们小心翼翼斟酌着,像赌徒下注前的审视,一半靠运气,一半靠气魄。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气魄都没释放出来,谁都想等着对方出手,然后再伺机行事,可谁都缩手缩脚,彳亍而行,行了一个小时也没行到这块石头前面来。天黑的时候,李在的石头原封不动搬回翡翠城仓库。是的,赌注稍微大了点,毕竟是一块标价880万元的东西,李在不可能像汪老二那样吆喝。
晚上李在做东,为前来腾冲参加赌石的贵宾散客们接风洗尘,地点在凤山南路的腾越食府。李在认识那里的大厨,所以准备的菜肴不但精美,而且绝对是正宗的云南当地特色。云南有句话:“绿色的都是菜,会动的都是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云南绝无仅有的各种美食,宣威火腿、各种食用菌、卤腐、乳扇、乳饼、白族雕梅、玫瑰大头菜、油香椿、曲靖韭菜花、祥云酱辣子、滇南草芽、腾冲饵丝、澄江藕粉、蒙自年糕、魔芋精粉、苦荞面条、马龙荞丝、傣族酸肉、酸笋、牛皮条、酸皮、迪庆琵琶猪肉等。这些赌客走南闯北多年,什么好吃的没吃过?所以特色最重要。李在特别嘱咐大厨别忘了产于腾冲的两道名菜:一个是土锅子,一个是“大救驾”。
土锅子的来历是段故事。相传元朝末年,朝中派一位大臣到腾冲守关。来到边陲后,看到每天送到边关给士兵的餐食都变冷了,于是这位大臣就想怎么才能让守边的士兵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他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叫当地工匠烧制了一种特有的土锅子用来煮食。一试验,行!既方便,又省事,从此遥远的路程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食了。这种土锅子不同于现在普通的火锅,它不用金属制成,而是以腾冲当地的一种陶土烤制而成,更大的区别是土锅子烹制独特,用鸡和鲜排骨熬成的骨汤,底菜丰富。青菜为主配以芋头、山药、白萝卜、胡萝卜、油炸臭豆腐、黄笋、酥肉、泡皮等十几种原料制作而成。因为土锅是陶土制作而成,能够吸收锅中原料的香味,且保持原汁原味。吃土锅子呢,特别讲究放菜顺序。先把煮好的汤菜加入盐、味精、草果面等调料,然后依次放酥肉、笋片,按这样的顺序再在锅子里一层层均匀地铺开,最后放入蛋卷,再配上葱花点缀一下,美味的土锅子就大功告成了。
“大救驾”也是历史故事。相传明末永历皇帝被吴三桂赶得鸡飞狗跳,在逃往缅甸路经腾冲时,饥肠辘辘的落魄皇帝接过一盘腾冲人递上的炒饵块,从此炒饵块因救驾有功便得名“大救驾”。
仔细分辨,腾冲的菜肴与云南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究其历史原因,是因为自明朝洪武年,为巩固边防,从南京、山东、北京、四川、江西、广东到腾冲戍边的将士大都在腾冲安家,所以他们将各地特色的菜系融入腾冲原住民中,形成了腾冲独特的饮食文化。
何允豪吃得兴起,他兴致勃勃地对李在说:“这是我第三次来腾冲,一年一次,每来一次,回台湾都要回味半年。”
李在笑着问:“剩下半年呢?”
“前半年回味佳肴,后半年回味腾冲的酒。”
“哈哈哈——”李在听后很开心,“你知道你现在喝的这种酒叫什么名字?”
“就是不知道啊!好喝,还不醉人。”
“那你可要小心。”
“怎么?”
“豪者畅饮十碗不醉,过量者酒后三日不醒。”
何允豪张大嘴,“这么厉害?”
“是啊,这种酒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