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赌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15条亿年玉虫
,说:“看来这位兄弟还不太懂我们腾冲赌石的规矩。”

    “咋地啦?啥规矩啊?”

    “讨价还价是你俩,随便你出多少钱,只要他卖。但旁边人不能都是哑巴吧?有人说值钱,有人说不值钱,说了就能把这块石头说没了?买东西要买得人家心服口服,别横刀夺爱就行。大家都是赌石人,石头一切,心知肚明。我最恨的是欺负新手,谁不是从新手走过来的?”

    一番话说得东北人哑口无言,他悻悻地盯着上海人,问:“你看着办,卖还是不卖,你立马给个话,痛快点,行不?”

    上海人听李在这么一说,感觉这块石头里大概有什么文章,不然那个东北人也不会马上出价10万。明明自己刚才才用两万买过来的,几分钟不到的工夫就翻了这么多倍,换另外一个人也许早喜出望外了,可上海人听出来了,李在的话里有话,他在暗示自己这块石头正在增值。他低头观察那块石头,用手摸了摸,可是除了几个黑洞,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闪光的地方。

    他咬着嘴唇,还在犹豫。

    东北人不耐烦了,说:“你们南方人咋这么磨叽啊?”

    在东北人咄咄逼人的压迫下,上海人稳不住了,他问李在:“你就把我当成你们腾冲老乡,一个腾冲朋友,我听你的,你说卖不卖?”

    李在说:“不卖!就算切完一分钱不值也不卖。你刚才说了,不就两万块钱吗?”

    东北人气得骂了一句“真他妈嘚瑟”,走了。

    上海人问李在:“在哥,我的确是新手,该指教的地方你就直说,我也好在学习中成长嘛!”

    李在说:“听着,出现这种黑洞,结果只有两个。”

    “哪两个?”

    “一个是废料,一钱不值。”

    “另一个呢?”

    “无限升值。”

    “升值?凭什么?”

    正在这时,电切割刀突然停下来,好像断电一样,有人大喊了一声:“有虫子!”

    虫子?!

    李在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个,虫子。你要发财了,至于发多少财取决于那块石头里有几条虫子。”

    现场的赌客越围越紧,眼睛再小也都睁得像牛卵子一样。上海人目瞪口呆,不知道该说什么。李在一拍他的肩膀,然后转身对切石工说:“顺着黑洞继续剖!”

    几分钟之后,石头上又剖出一条完整的虫子。

    李在说:“是虫化石,一亿多年前的虫子化石。这下你明白了吧?”

    上海人如梦初醒,他一个劲点头,上了发条一样不停,一边点一边说:“听说过,听说过,一条虫子10万元,很值钱的。但我从来没见过这种虫子,也没听过谁描述这种虫子是什么样子,没想到今天让我劳申江碰上了。”

    “你叫劳申江?”

    “对呀对呀!祖姓劳,劳动的劳。申就是上海,江就是黄浦江。在哥啊,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够义气,够江湖,今天算是见识了。要不是你在哥,我……”

    “不不,别这么说,你没有勇气用两万元买下,哪儿来的后面的虫子?”

    这块从汪老二手里买下的石头剖开后的结果是,15条玉虫。按李在的说法,现在不是1+1=2的问题了,150万都不止,再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更何况一亿多年历史的玉化虫。果然,有人当场开价200万,这回劳申江学精了,坚决不卖。上海人本来就善于精打细算,那块石头还剩一小部分没切,谁也不知道在没有剖开的石头里,会不会还有这样离奇珍贵的东西。

    半个小时过后,虫子这件事就迅速在腾冲传开了,估计也传到了汪老二的耳朵里。那块石头本来就不是他祖宗从大理国国王那里传下来的,而是他们家后院旱厕所里一块臭石头。两年前,汪老二蹲在那儿大便,突然发现这块又臭又硬的石头跟玉石毛料太像了,于是他突发奇想,把石头挖了出来,编一段历史故事,凭空塑造一个宫廷烹调大师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准备蒙一个外地人算一个。可是几年下来,没有一个人肯出钱买下这块石头,谁知在这次赌石大会上他竟然旗开得胜,陈年旧货终于脱手。当然,后面的场面他没在现场,如果在,估计他不是捶胸顿足,就是翻脸不认账,再用两万块把这个值钱的宝贝赎回来。可惜,他没这个命。

    这边的虫子闹得沸反盈天,那边李在的“三月生辰石”也没闲着。李在回到贵宾席的时候,看到张语老人、何允豪,以及上海的李昆妹、无锡的卢白雄、苏州的刘富伟都围在“三月生辰石”前忙活着,似乎虫子的事压根儿没发生,就算劳申江的石头挖出100条虫子也跟他们无关。本来也无关,李在这块石头才是重头戏。

    不知道是谁带来的所谓玉石鉴别技术人员,大概有5个,他们正拿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仪器对这块石头进行探测。虽然迄今为止,没有哪一种科学技术可以准确探测到玉石毛料内部情况,但万事皆有规律,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对检验这块石头的成色肯定大有帮助。比如探测密度或者硬度就是其中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