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他黄金五百斤。”
“遵旨。”灌婴领旨下殿去了。
近来,窦娘娘很不开心,自己被立为皇后,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的高兴劲儿业已过去,压抑下去的烦恼和不悦,又在心底升腾起来。刘恒一直不到她的宫中住宿,一有空闲就泡在尹姬宫中,连慎夫人那儿也时有光顾,这不明显是冷落她么?窦娘娘近来夜难成寐,她要想方设法勾回刘恒的心。
这天傍晚,落霞将汉家宫阙融进夕辉中,未央宫矗立着它那高傲的身躯,屋顶的碧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耀眼的光芒。
刘恒在正殿里对着一幅精心彩绘的绢质地图出神,这是大汉帝国北部边疆和匈奴双方态势图。可以看出,匈奴在整个北疆对汉朝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复杂态势,也就是说大汉朝的整个北部边疆都处于匈奴的威胁之中。
窦娘娘的黄门总管轻手轻脚走到刘恒身边:“万岁爷,奴才奉窦娘娘之命,请您移驾长乐宫。”
刘恒心思全在匈奴上,没有听见总管的话。
“万岁。”总管又一次开口。
刘恒回过神来:“何事?”
“窦娘娘请您过去。”
刘恒冷冷地一指地图:“朕正忙着呢。”
“万岁,是……太子病了。”
“啊!”刘恒颇有些吃惊,“太子他,身染何病?”
“太医看过说,是风寒。”
“噢,”刘恒松口气,“很好将息一下,再服些药,自会无事。”
窦娘娘这一招其实很厉害,她手中掌握着太子的资源,按常理刘恒听说太子有病,无论如何都要过去看望。谁料刘恒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那意思就是不到长乐宫去了。
总管还不死心,仍试探着说:“万岁,娘娘为太子的病忧心如焚,食不甘味,寝不安枕哪。”
“朕知道了,告诉她,不要太娇惯孩子,有点小病小灾的皆属正常,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那,万岁爷就……不过去了?”
“正是,朕这儿忙着呢。”
总管灰溜溜地回去了。
尹姬在一旁有点看不过去,她走到近前,有些撒娇地说:“万岁,窦娘娘是皇后,您一直冷落她,妾妃看说不过去了,何况太子又生病,龙驾理应光顾长乐宫了。”
“你倒是贤惠,非但不争风吃醋,反倒劝朕去临幸窦娘娘,可是,朕不能听你们的安排。”刘恒一口回绝,“不去。”
尹姬不敢再深说,她思忖一下:“万岁,这样吧,妾妃派宫女给太子送些面点和水果,以示对太子染病的关心。”
“你想得倒也周到,真是朕的好妃子。”刘恒满意地点点头。
长乐宫的总管垂头丧气回到窦娘娘面前,哭丧着脸,也不知说什么好,干张嘴说不出话来。
窦娘娘怎能不生气:“哑叭啦?蔫屁臭屁也总得放一个。”
“奴才无颜面对娘娘,有辱使命啊。”
“怎么?!万岁他不能马上过来,还要等他腾出时间来?”按窦娘娘的理解,这该是最坏的结果了。
“不,万岁爷,他根本就不打算来。”总管哭哭唧唧地。
“他竟然这样无情。”窦娘娘有些咬牙切齿了,“太子生病他都不过来,这也太过分了!”
总管抹起了眼泪:“老奴觉得脸上无光。”
“好了,不要再说了,且记下这笔账,总有清算的时候。”窦娘娘心中暗暗发狠。
俗话说,十月里还有个小阳春。明艳艳的阳光照耀着绛侯府,显得青堂瓦舍分外气派,府门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也是分外的热闹。进出绛侯府的人,络绎不绝。黄门米升和钦差来到了门前,眼望这番情景,不禁感慨地说:“宰相和太尉的余威还在啊。”
钦差张口喊门前的管事通报:“哎。”
米升制止他:“不必了,看他这府中出入人员甚多,基本上都不通报,我们也自己进去看看岂不更好。”
钦差赞同道:“这样也好。”
绛侯府内,第一进院里,就有许多家人手持刀枪棍棒,正在操演武艺。钦差向米升眨眨眼睛:“怎么样,吾言不虚吧。”
他二人没有进入正厅,而是信步绕到了后院,这里更是上百人在对打,而且十分认真。走出后院门,是一马平川的演武场,几百名骑马的武士,身着铠甲,正在练习骑射。
米升不禁也心有疑问:“绛侯告老还乡之人,本该安度晚年,这样大张旗鼓演习兵马,可有他图?”
钦差更加得理了:“公公,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周勃心存不满,要夺龙位啊。”
“且观察一番,再做定论。”米升还是更慎重一些。
院落前面又传来人喊马嘶声,他二人绕着院墙,重又来到侯府的大门前,但见吴王府的特使顾丰,与周勃有说有笑正聊得开心。
周勃对顾丰揖让着:“又劳动先生的大驾,千里奔波,多有劳累,倒叫老夫心下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