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巨匠与杰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五)
起的成就。关注点不像大多数小说那样放在两三个人、甚至一群人身上,而是放在四个贵族家庭的成员身上:罗斯托夫家、保尔康斯基家、库拉金家和别祖霍夫家。如书名所示,小说涉及的就是战争与和平,这是展现书中人物命运的背景,其对比十分鲜明。对于一个小说家而言,当作品的主题要求他必须涉及各不相同的事件、一个以上的群体时,困难之一就是如何让事件之间、群体之间的过渡显得真实可信,好让读者服服帖帖地接受。假如作者成功做到这一点,读者就会感觉:他所获悉的一整套环境和人物都是自己必须知道的,于是就愿意获悉他们一时还未知道的其他环境和人物的情况。总体来说,托尔斯泰想方设法,巧妙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让你感觉自己所遵循的是一条叙事线索。

    同其他小说作家惯常的做法一样,他是以自己认识或听说的人来构思书中人物的,然而他似乎并不只是利用这些人物作为自己编造作品的原型,而是十分忠实地刻画他们。挥霍无度的罗斯托夫伯爵是取自其祖父的形象,尼古拉·罗斯托夫是他的父亲,而可怜又可爱、相貌丑陋的玛丽娅公爵小姐则是他的母亲。时而也有人认为:在彼埃尔·别祖霍夫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这两人身上,托尔斯泰心里想的是自己;要真是这样的话,如果我们说托尔斯泰意识到自身的矛盾之处,通过以自己为原型塑造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是想弄清和搞懂自身的性格,想来也不算是捕风捉影。

    不管是彼埃尔还是安德烈公爵,都爱上了罗斯托夫伯爵的小女儿娜塔莎,托尔斯泰把她塑造成了小说中最惹人喜欢的人物。没有什么比刻画一个既迷人又有趣的年轻姑娘更为困难的了。通常而言,小说中的女孩子全都了无趣味(《名利场》中的阿米莉亚)、自命不凡(《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过分聪明(《利己主义者》中的康斯坦尼娅·达累姆),或者就是小笨蛋(《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朵拉),要么是傻乎乎的卖弄风情之女,或者就单纯得让人难以置信。她们在小说家手里不好处理,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那个幼小的年纪,个性尚未充分发展。同样,一个画家,要想把一张脸画得有趣味,只有在人生、思想、爱情、苦难的变化赋予其性格时才有可能。在画女孩子的时候,最佳方式便是展示她青春的魅力和美貌。然而娜塔莎却完全地真实自然。她亲切和蔼,敏感而富有同情心,颇有些孩子气,却又有女人味,耽于理想,性子急,心肠热,固执己见,反复无常,无论从哪方面看都非常迷人。托尔斯泰塑造过众多的女性,她们都无比真实,但从没有哪个像娜塔莎一样赢得读者的喜爱。她的原型是托尔斯泰妻子的妹妹塔尼娅·别尔斯,他很为她而倾倒,就如查尔斯·狄更斯醉心于自己妻子的妹妹玛丽·贺加斯一样。多么引人深思的类似啊!

    在深爱她的两个男人安德烈公爵和彼埃尔身上,托尔斯泰寄托了自身对生命意义和目标的热情追求。安德烈公爵尤为如此。他可说是当时俄国的普遍情形的产物。他拥有丰厚的家财和庞大的地产,还有一大帮农奴任由他驱使,要是哪个惹他不高兴了,他可以剥光其衣服一顿鞭打,或者夺走其妻子儿女,将其送到军中服兵役。假若哪个女孩儿或是妇人合他的口味,他可以派人把她领来供自己享乐。安德烈公爵长相英俊,面部轮廓清晰,一双慵懒的眼睛,一副厌倦的神情。实际上,他就是浪漫小说中“长相漂亮的恶魔”。这个英勇的人物很为自己的门第和地位感到自豪,他品格高尚,可是目中无人、独断专行、气量狭窄、不讲道理。他对身份相同的人冷淡而傲慢,而对下属则是屈尊俯就、亲切和善。他才智过人,一心想要出人头地。托尔斯泰是这样妙笔形容他的:“当安德烈公爵有机会指导年轻人并且帮助他们在上流社会取得成就的时候,他就显得特别高兴了。因为骄傲自负,他从来不会接受别人的帮助,但却在帮助别人的借口下,去接近那些获得成就并且吸引他的人。”

    彼埃尔是个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人物。他是个身材高大、长相丑陋的人,近视得很厉害,必须戴着眼镜才行,而且长得很胖。他能吃能喝,玩弄女人颇有一手。他笨手笨脚、没有心眼,可是性情和善、真挚诚恳、体贴别人、没有私心,所以只要认识他,必定就会喜欢上他。他很有钱,任由一群逢迎之徒将手伸进自己的腰包,也不管他们有多么不值得交往。他是个好赌之徒,而且在自己所属的莫斯科贵族俱乐部里,被那些贵族会员无情地欺骗。他稀里糊涂地早早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而对方嫁给他只是看中了他的钱财,她鲜廉寡耻,跟别人私通。在同妻子的情人进行了一场奇怪的决斗之后,彼埃尔离开了她,去往彼得堡,路上碰巧遇见一个神秘的老人,此人原来是共济会成员。两人攀谈起来,彼埃尔坦言自己不信上帝。“假使上帝不存在的话,我们根本就无法谈论他,”老人答道,并且接着向彼埃尔讲起了所谓从本体论上证明上帝存在的基本形式。这本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安塞姆提出来的,内容如下:我们把上帝解释为可以想象的最伟大的实体,而可以想象的最伟大的实体一定是存在的,否则的话,就会有另外一个同样伟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