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杨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五、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一番自己的评价:

    谓彼当年起义师,不助同胞助胡满。

    夺地攻城十余载,竟看结局何奇幻。

    长毛死尽辫发留,满洲翎顶遍湘州。

    捧兹百万同胞血,献与今时印度酋。

    美狮俄鹫方争跃,满汉问题又挑拨。

    外忧内患无已时,祸根推是湘人作。

    写完了这段世人呵讪湘军的话后,他笔锋一转,发表自己的观点:

    还将一段同乡话,说与湘人一解嘲。

    洪杨当日聚群少,天父天兄假西号。

    湖南排外性最强,曾侯以此相呼召。

    尽募民间侠少年,誓剪妖民屏西教。

    蚌鹬相争渔民利,湘粤相争满人笑。

    粤误耶稣湘误孔,此中曲直谁能校?

    接下来,杨度写道,因为中国内部的相争,引来了外寇强入,先是借义和拳打洋人,结果八国联军入京,帝后蒙尘,不得已又杀拳民来媚外。这的确是湘军的不是。但当年湘军中也出了不少将才义士,如罗泽南的老湘营,白日跃马挥戈,夜晚下帐读书的军风;彭玉麟布衣芒鞋步行千里解故友之围的义气;江忠源、王璞山、陈士杰等人带兵的才具,都是历史上不可多见的。写到这里,杨度心头一热,想起湘绮师青年时代的惊人之举更是不同凡响:

    游说诸侯成割据,东南带甲为连衡。

    曾胡欲顾咸相谢,先生笑起披衣下。

    北入燕京肃顺家,自请轮船探欧亚。

    能借这个机会,将湘绮师年轻时的奇伟抱负向世人披露,杨度很觉得意。写到湘绮师,他自然想到了曾为湘军军官的祖父和伯父,他们也都是豪侠之士。单独点名颇有自夸之嫌,他决定再专写一段当年湘军官勇的气概,以此来纪念父祖辈的功业。

    父兄子弟争荷戈,义气相挟团体结。

    谁肯孤生匹马还,誓将共死沙场穴。

    一奏军歌出湖外,推锋直进无人敌。

    水师喷起长江波,陆军踏过阴山雪。

    东西南北十余省,何方不睹湘军帜。

    一自前人血战归,后人不叹无家别。

    城中一下招兵令,乡间共道从军乐。

    万幕连屯数日齐,一村传唤千夫诺。

    农夫释耒只操戈,独子辞亲去流血。

    父死无尸儿更往,弟魂未返兄愈烈。

    但闻嫁女向母啼,不见当兵与妻诀。

    十年断信无人吊,一旦还家谁与识?

    今日初归明日行,今年未计明年活。

    军官归为灶下养,秀才出作谈兵客。

    杨度放下笔,甩了甩手,自觉这段写得生动精彩。且不说湘军作战其后果如何,单就父死子继、勇赴戎机的壮士气概,就足令湘人脸上生光、湘军后裔自豪。至于湘军中的民族英雄们,他们的业绩更为中华民族大增光彩。

    独从中国四民外,结此军人社会群。

    茫茫回部几千里,十人九是湘人子。

    左公战胜祁连山,得此湖南殖民地。

    欲返将来祖国魂,凭兹敢战英雄气。

    人生壮略当一挥,昆仑策马瞻东西。

    东看浩浩太平洋,西望诸洲光陆离。

    欲倾亚陆江河水,一洗西方碧眼儿。

    当年恪靖侯左宗棠的八面威风已往矣,而今是胡骑凭陵,华夏受气。杨度愤怒写道:

    天演开成大竞争,强权压倒诸洋水。

    公法何如一门炮,工商尽是图中匕。

    外交断在军人口,内政修成武装体。

    民族精神何自生,人身血肉拼将死。

    看看世界吧,俾斯麦、拿破仑都是野蛮的武夫,欧洲古国斯巴达,强者去当兵,弱者则被人杀。小小的普鲁士王国,连妇女儿童都知兵,所以能战胜群雄,统一德意志。想到这里,杨度意气昂扬,既然湖南近五十年来已培植了根深柢固的尚武精神,造就了遍布全国的成千成万将官,湖南理应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中流砥柱,成为各省奋起的带头人。心在急跳,血在奔流,思想如飙风暴雨,诗才如岩浆迸发。杨度挥笔疾书,谱写出《湖南少年歌》中的最强音:

    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

    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

    若道汉唐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尽掷头颅不足惜,丝毫权利人休取。

    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

    写到此,杨度掷笔,重重地吁了一口气。他将这一段再读一遍,觉得有一点易水送别的味道,特别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