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满了心胸,似乎并不全为捉弄的失败,但贪看屋中那一番和美而眠的光景,却又教他怎么也真恨不起来。
后来,一向粗心的父王竟鬼使神差的发现了他手上臂上的抓痕,问他是怎么回事,之惟本以为君潋又要告状,却见他满面自责的说道:“是微臣家猫的过错,世子和它玩耍,它却不识好歹。”
“潋,你什么时候养猫了?”
“也不是我成心要养的,是它自己跑来的。”君潋无辜的微笑,示意那仍在他榻上高卧的“不速之客”。
“你……居然让猫……睡床!”兰王果然满脸黑线,恶狠狠的低声说道。
“是它自己很自觉的爬上来的。”君潋揉了揉眉心,言有所指的顶回去。
果然,兰王俊美的脸上又开始有红霞飞现。
之惟已经很是习惯这二人的你来我往,知道吃亏的总是父王,而他又不能被见脸红,所以干脆别过了头去,装没看见。
君潋却向他走来,拉过他的手臂,细细端详着。
兰王也转回了注意力,望着那些伤痕皱眉头:“潋啊,你看这些要不要上药?”
君潋笑了:“王爷你什么时候如此依赖起药来?想你在战场上,那么多伤口,你有几个是肯老老实实上药的?”
“这个不同嘛,之惟是小孩啊。”
之惟看着父王刀刻出来的五官因他的小小伤口而拧成一团,再想象着沙场上父王血流成河也不皱眉的勇悍,忽然觉得心里好暖,鼻子也好酸。
“怎么了?痛了?”兰王见之惟泫然,有些着慌,“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话虽这样说,可后来之惟回想起来,这样教育他的战神般的父王却流泪无数——泫然、饮泣,甚至号啕,反倒是文弱如先生竟从未掉过眼泪,无论何时,何种情况。
在说什么呢?!君潋望着这对不善表达感情的父子,暗暗的叹了口气,言道:“世子的伤并无大碍,依微臣看也不必上药,但是如果真疼的话……”他故意顿了顿,引得之惟拿祈望的眼神看他,方才说道:“世子可以先休息几天。”
得了大赦的之惟高兴得简直要一蹦三尺高,哪里还觉得疼,反倒是兰王还放不下心来,反常的没在君宅多停留,早早的便带他回家,而且还因伤口而不拉他手,只拽着他的衣服,虽然有时力道掌握不好,会让之惟感觉像是要将他拎离地面,心里却还是踏踏实实的一片温暖。
被父王抱上了马背,之惟却忍不住回望那君宅的大门,月光下,君潋提着盏灯笼倚门而立,清远淡然的光芒却亮过世上千帐华灯,幽雅的莲香也随着他飘然而至,就像是暗夜里轻唱的一首歌谣,清浅却又难以磨灭,留在了每个眷恋的记忆中。
从那一刻起,小小的心里,爱与恨的天平悄悄倾覆。
休息了数日后,等之惟再回君宅上课时,初秋的身影已悄悄降临。
燥热已然消退了许多,君潋的精神似乎也随之好了一些,兴致来时,他甚至会在之惟面前拿出笛子来吹,这在以前可是从未有过的。
之惟喜欢先生长长的手指在笛身上跃动的样子,虽然他还不能完全听懂那笛声中的悲喜,但他却能感到先生对他的态度比从前亲近了许多,虽说他依旧是那种不时迷糊的样子,可在给之惟授课的时候,他的眸子已经会常常不自觉的明亮,尤其是在偶尔讲起先时政论国策,而在以往,对于这些东西,他往往是一笑置之,不予教授的。
之惟的心情也随之明朗起来,尤其是当他发现自己对先生讲的先贤治世很感兴趣,学习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唯一让他有些不快的便是后院里那池芙蓉不可抗拒的凋败。
“秋天真的来了啊。”他站在池边,看着原本热闹的花季不觉间变成了怅惘,不由得轻叹,这个年纪的他已比寻常家孩子多了许多烦恼。
“天气也凉快了呢!”身边的君潋也跟着笑叹。
“可花谢了呀?”之惟终于忍不住明说。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君潋半抬起了睫,目光落在了虚无缥缈处,“所谓花期,便是当谢则谢,芳蓄待年——小世子啊,这也是另一番风韵呢。”
就这样,他的先生第一次灌输给他有关花开花谢,抑或是生死盛衰的观点,流露着淡然的无奈,也包含着不灭的希望。后来,之惟还亲眼看见过他处理生死,当真便是这样矛盾的淡然而又眷恋。
第一次,是君潋在埋他的猫——就是那只之惟用来恶作剧的小东西,后来竟就赖在了君家,君潋只好养着它,之惟也常逗它玩。大概是“兴趣”相投——睡觉,君潋居然很宠那猫的样子,之惟便亲眼见他拿自己的饭菜喂它,宠得那猫从此非君大人的东西不吃。
但这一回却正是这个习惯害死了它——当之惟发现那猫的时候,它已经被放在了刚刚挖好的坑中,而它的眼里、嘴里凝结着干涸的黑色血块。
之惟吓了一跳,忽然想起了从小便听过的无数有关毒药阴谋的传言——这些是宫廷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