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轰炸,更是如坐针毡。
这不,张晓的第一次“伟大的技术”革新,被王大村长无情地扼杀在摇篮中。用王大村长的话说就是:“毛都没长齐,就想飞。不自量力。愣头青一个”张晓被王大村长整整轰炸了两小时后,又命其在“高档办公室”中面壁思过。
王大村长也是人嘛!这两小时的轰炸是很费“弹药”的。总要喝口水,抽袋烟补充补充“弹药”嘛!王大村长去喝水,抽烟,顺便睡了个下午觉。面壁思过那位?让他陪着大水牛好好反省反省,免得又搞出些妖蛾子。
期间,张晓反省得怎样没人知道,只知道村长夫人下午五时收工回家,把张晓“解救”出门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长鼻窦炎”。
吓得村长夫人差点去请“跳大神”的崔婆婆————崔大神。来给张晓作一番“神疗”。
第二天一早,在王大村长和村长夫人李秀华的帮助下,逐一更正张晓的“狗刨式”种法。
“还好,总算回归正途了!小子:以后千万别再自作聪明,搞什么妖蛾子了。老让我老人家给你擦屁股不说,还败坏我老人家的名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教你这样搞呢!”事情做完,王大村长又是对张晓一番教训。
张晓看看今天作的,再想想自己昨天搞的,面愧啊!以后这发明创造还是少搞为好。王大村长虽然对自己严厉,终归是对我好啊!特别是秀华婶子,对自己比亲娘还要亲,有什么好吃好喝重没落下过张晓。
张晓的父母在其五岁时外出打工,只留下七十多岁的爷爷和张晓相依为命。头两年父母时不时寄回几百元补贴家用,加上王大村长家无私的帮助,日子还能将就着过。
可是到张晓七时,噩运降临。首先,父母杳无音信,断了经济来源;接着,爷爷年老归世。张晓的天塌了。
还好,隔壁有个王村长,在王大村长的带领下,村民把爷爷送上山安葬,张晓成了孤儿。看来吃“百家饭”的日子来临了。
张晓的“百家饭”没吃成,在王大村长的安排下,把张晓送到村完小读书,田地出租给村民种植,租金交给王大村长安排张晓的日常生活。
可是,农村的田地不值钱,租金只够张晓的吃喝用度,学费可没钱交。当时可没什么义务教育。连完小的老师也是在村里推荐几个学历稍高的村民代替。俗称“民办教师。”
可见,当时的状况有多遭。更别提免费了!无法,王大村长只好自己掏腰包.还好,这家伙还特争气,从小学到初中都名列校第一。比王大村长的千金王小花厉害多了。
村长千金王小花和张晓同岁,只比张晓晚出生半天,小学毕业没考上初中而回家务农。后来因为村上小学缺教师,被留校任教了。为此,还在张晓面前拽了几天。
张晓念完初中没再上高中,到不是张晓没本事读,而是条件实在不太允许。一来王大村长腰包也空;二来乡镇上只办到初中,没高中。读高中要到几百公里外的七花市,太远,农村人也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张晓没读成高中,心理也不怎么难过;反正农村人读书只是为了能瞧书看报,算一算小账,识人民币而已。水平再高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用费哪个劲。
“王大麻子”不是认不了几个字吗!照样坐办公室嘛!无奈的张晓只能放弃继续念书的想法,自己是孤儿,能念这几年也是依仗王大村长支持;现在要去更远的地方念书,花钱会更多,王大村长不能再负担费用,休学了只能说两句话为自己宽宽心。
张晓辍学,其实也不算辍学了。毕竟村近千号人,识字的没几个,连只要会写姓名的一起算上,也就八十来号人。由此可见,国家搞扫盲工作,任务是多么坚巨。所以张晓怎么能算辍学呢?
在恩生村张晓应该是“高材生”了。所以,张晓一停学,首先找上门来的就是村上小学的陈校长。
校长上门可不是叫张晓继续上学,而是求才来了。
学校缺乏教师,一至五年级就三个教师,一个顶两用。几个年级凑一块搞复式班教学。那教学质量肯定是差得不能再差了。
加上教师素质本来就低,就陈校长一人初中毕业,其余二人只是小学生。所以二人也就能在一二年级将就将就。其余三个年级就陈校长一人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