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贵公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二章
时间长。此前晋商派系官员再次弹劾合兴泰大量招募流民,有意图不轨之嫌。除了合兴泰系的官员出来反驳外,其他的官员都躲在一旁看好戏。此时这些官员也蹦出来大谈招募流民的好处。

    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农民军的附从者。也因此,崇祯帝对于招募流民的事保持了沉默。虽然他也怀疑这些人招这么多人是不是有阴谋。不过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眼前的危局,农民军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如果不能加以剿灭,将会危及他现在的统治。至于那些可能的阴谋,等处理完这边再说吧。至少现在还没有收到合兴泰有谋反举动的举报不是。

    这段时间其实崇祯帝心里还是很赞同合兴泰等商行大量招募流民的,这样这些流民就不会再加入农民军了。事实上由于合兴泰这些年来长年大量招募流民,河南、山东等地的流民数量比历史上要少不少。因此农民军入河南产生的影响也没有历史上那么大。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在河南得到的支持力度不大。所以他们比历史上要早近半个月的时间回陕西。

    只是合兴泰的招募数量毕竟有限,对于几百上千万的受灾百姓规模来说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对农民军的发展产生太大的影响。毕竟合兴泰以前一来要顾忌朝廷的反应,二来生产规模受到市场的限制,所以这十几年来也只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招募。

    不过这次由于合兴泰开启了前往南洋的航路,所以开始了长年的大规模招募行动。这次的大规模招募一直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从而对农民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当然了,这个影响还不止如此。

    第一批前往台湾的商行及农场人员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启程,搭乘郑家的十八艘大船。不过整个船队还不止是他们,还有南下南洋的海贸船队,他们在十一月十日回到了台州。这支船队部是千料(70吨)以上的大船,数量超过一百艘,是自郑和下西洋一来从大明开出的最大规模的船队。它标志着大明人再次走上了世界海洋的舞台。

    此前郑之豹到达台州后,再次求见了赵永泰。他们知道合兴泰对郑家现在保持友好的态度,主要还是因为赵永泰的缘故。以合兴泰的实力,不管是路上还是海上,就算是不想与他们为敌,撇开他们还是很容易的。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他们可能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不过就算是现在这样,他们以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毕竟他们没工坊产业,经济实力也很弱,就连船队都受到了重创,一年半载恢复不过来。而且就算是他们恢复过来了,也不可能再去海上打劫,也不可能收保护费。让他们保护不会直接投靠合兴泰啊,还保险一些。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出路。他们现在也很想融入合兴泰,不过又害怕被这个庞然大物一口给吞了,连渣都不剩。所以才先找到赵永泰,希望能探探他的口风。

    事实上以郑芝龙他们现在这点儿家财来说,还真没入得了合兴泰的眼。就那么破船烂板一百多艘,现在合兴泰一年所造船只的载重量就超过这些船的总和。而且其中大部分还都是中小型舰船,根本不适合用来进行远洋运输。所以现在合兴泰高层都想着怎么扩大生产规模去了,差不多都已经忘记了郑家这支海上舰队的存在,没有人想过要吞掉他们。

    唯一对他们恋恋不忘的可能就是赵永泰了。不过赵永泰对他们的兴趣在于他们手中那些船工和水手,对那些船还真没兴趣。最多就是还有点儿人才收集癖,他对于郑成功一直都挺好奇的。不过也仅仅是有点儿好奇罢了,毕竟他已经见过不少历史名人了。

    按照赵永泰的提议,合兴泰的海贸部与郑家一起成立四海海运商行。合兴泰占其中九成半的股份,郑家只占半成。虽然只占了半成,但是在了解了四海的规划后,郑之豹就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他甚至都没有请示郑芝龙就一口答应了,他相信如果郑芝龙在现场,肯定也会一口答应的,因为这已经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许多。因此这次帮着合兴泰运人就更积极了。

    (谢谢各位大大的鲜花,小鱼真是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