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外公可是活菩萨呀。”
这个话题张新也没敢继续接下去。只听着赵阳一个人感慨。
对于张新的外公,张新自然是敬佩之极。曾经是地方民兵连长,干过镇长,是十里八乡闻名的才子。
一大碗热乎乎的腰花面下肚之后,浑身都暖洋洋有了力气。
赵阳接着说道:“皇家KTV这件案子你就不要跟进了,你先把那个卷宗做好吧。”
张新也没有傻乎乎地问为什么,吃完面就回家了。
家里如预料之中,仍然没人。张新的父母是安江省的考古专家,常年累月在外忙碌。张新已然习惯了。
收拾完屋子,换好衣服,又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装满礼物的塑料袋准备去天水镇看望外公。塑料袋里装的是从同学那捎过来的上年份的黄精、山参,再加上从药店买的枸杞,用来泡酒是最好不过的了。
从淮城市下到天水镇外公家需要四个小时,不亚于从安江省的中心坐长途车到安江省的边缘了。之所以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还是落后的城市交通问题。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建设,更多落成的是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居民社区,一些城市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公共交通体系不够完善。光从淮城市的家里坐公交车到车站就要一个多小时。对于一个越来越发达的省会来说没有发达的地铁,会是严重阻碍周边一体化、城市化的。
经历漫长颠簸的四个小时,张新终于回到了天水镇,外公家还在最镇北,紧靠着天水河,以前是这个镇子最繁华的地方,如今因为镇中心的南迁以及国道的改建而渐渐风光不再。
张新走进院子里的时候,八十岁的外公正在桂花树下打拳,不紧不慢。
“外公,我回来了,带了点药材,可以泡酒喝,都是好东西哩!”
“嗯。”外公淡淡接了一声,缓缓地收势,仿佛有一大堆真气正在运行的武林高手一般。接着说道:“你外婆在屋里,晓得你回来,肯定很欢喜的。赶紧进屋吧。”
外公对谁都是这样淡淡地既不上火也不过热。张新脆脆地应了一声,便进了屋。
走进里屋,外婆正躺床上看电视新闻,听到张新一声“外婆!”立马欢喜地坐了起来。“新新回来了啊,吃过了没啊?看小翠走没有走,没有走叫小翠弄点饭吃啊。”
张新立马笑着道:“不麻烦小翠了,她估计这时候也回去了。我肚子也不饿随便整点热热吃就成了,反正有微波炉呢。简单。”
外婆又道:“嗯嗯。吃吃,可别饿着了。冰箱里冷冻的那边还有肉和鸡,你烧了吃啊。”说完还下了床,大有一番亲自动手的意思。
张新看到立马拦着,苦笑道:“外婆,我晓得吃的,您就别忙了,我这就自己弄去啊!”
说完直奔厨房去了。
人老了,自然是唠叨嘴碎的,对于年轻人来说虽然有些不耐,但想想这满腔的情意和关爱可却是天底下最大的幸福了。人常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张新的爷爷奶奶死得早,父母也常年不着家,所以和外公外婆亲近的多,外公的冷淡,外婆的唠叨早就已经当做深入骨髓。
第三章 可爱的老人家
在外婆的监督下,吃完饭收拾了碗筷,刚把外婆扶到床上午休,正准备上楼休息一会,外公却又在门口招了招手。“新新啊,跟我来。”
张新摸摸鼻子只得跟上。院子里放了很多扫帚苗,看来外公是又要编扫帚了。搬上小凳子,这爷孙俩就在葡萄架下扎起扫帚闲聊来了。
“外公,我听姨说,您还骑自行车车上镇上去卖扫帚了?”
“是啊,扎了能卖些钱呢。”
“八十多岁,骑自行车,您二老要那么多钱啥用啊,缺钱给我们支应一声,谁还敢不给?何况您二老又是老党员干部,不有国家呢。”
“自己能行就自己来,不老烦别人。”
“咋了?家里的儿孙还成别人了呀。”
“你们都有事业,说了多少回要以事业为重啊。尤其是你……”外公抬起了头瞥了一眼张新突然大声喝道:“别动!”
张新听到这声大喝猛然一惊,浑身的汗毛倒竖,冷汗一颗颗开始不由自主往外冒,看着瞪起眼睛的外公,张新猛然间就没了自我控制的意识,长大了嘴巴,浑身肌肉紧张地开始轻微颤抖。
外公用剑指点着张新的眉心,嘴里念念有词。
没过几秒,一团黑烟从张新的嘴里慢慢地涌了出来,紧紧地在张新头顶上方凝成一团,渐渐浓缩变小突然像开香槟一样嘣的一声猛然消散,此时外公轻轻吹了一口气,张新的魂儿仿佛才回来。
“你怎么碰到这心魔了?”
“啥?”张新一副茫然无知的样子。刚刚发生的一切他一无所知。
外公反而略显兴奋激动起来,也扔下手里的扫帚苗,抓住了张新的手腕道:“是不是我教你的功夫练出起色来了?”
说到功夫张新却脸红起来,外公教的功夫除了小时候和决定考警察的时候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