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
延平帝冷冷一笑,“以为朕会蠢到相信的话?罗敏,别欺人太甚,否则朕是等不了过世,就会采取行动。”
罗皇后呵呵一笑,“陛下真的是误会臣妾了。臣妾说过,陛下不惦记着夫妻情分,臣妾还是惦记着的。臣妾最后的原谅,一是老二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二是陛下福寿安康,三是等臣妾过世后就让斋哥儿离开皇宫,浪荡民间。反正他也习惯了在民间的生活。”
延平帝大怒,再次冲到皇后寝宫,指着皇后的鼻子大骂,“这就是的目的对不对?都快要死了,都不肯让朕过几天安生日子,安的是什么心?”
腐儒们和坚持正统的那批人,果然被惊醒了过来,纷纷采取了行动。于是一边是延平帝在打压朝中各种请立太子的声音,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人,上本请立太子。这帮人如同疯魔了一般,不逼着延平帝表态,是绝不会罢休的。
延平帝对这件事情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压。打压朝臣,打压这股声势。可是延平帝完全预料错了形式,之前那些上本请立太子的人,不过是投石问路,真正的目的是要提醒朝中那批腐儒,还有那批固执的坚持嫡出正统的人,提醒他们是时候战斗了。因为罗皇后很快就要过世,这个时候不战斗,等到罗皇后百年后,一切都晚了。
“儿子明白。”轩辕斋极为激动,真想大吼一声。不过目前最为关键的是要盯着延平帝那边的反应。他真的很好奇,延平帝会不会识破罗皇后的用心。或者说延平帝身边的那些谋士们,会不会提出有用的建议。轩辕斋真的很期待,能够早一点知道答案。
罗皇后笑道:“这宫中还有朝堂上的道道,足够学一辈子。用心揣摩吧,揣摩出一个名堂来,也就意味着从其中吸收了精华,懂得了这其中最为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会让受益无穷。”
轩辕斋心潮起伏,低头躬身说道:“儿子明白。多谢母后的教诲,让儿子受益匪浅。”
罗皇后欣慰的笑了起来,“说的没错,本宫就是在造势。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朝堂中的声音,因为它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的意志,而是一群人的意志。当这一群人的意志扩散开来,将会形成一股什么样的浪潮,谁也不知道。斋哥儿,身为皇子,要学会善于利用这股声势,更要善用朝中各种声音,明白吗?”
轩辕斋又问道;“母后是在造势,对吗?”
“怕什么?本宫没有损失任何东西,事情成了,那是本宫赚到了。事情失败了,也不过是一切照旧。”罗皇后轻描淡写的说道。
轩辕斋感到了惊心动魄,感受到了一种决胜千里之外的霸气。如果延平帝没有识破罗皇后的计谋,那么只证明了一件事情,延平帝的智慧在罗皇后面前就是个渣。轩辕斋又是激动又是紧张,“母后不担心被人试穿破坏吗?”
罗皇后呵呵一笑,笑声中带着几分得意。“本宫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试探父皇的心意,不过这只是顺带的而已。真正的目的是,本宫需要在朝中形成一种现象,发出一种声音,那就是请立嫡子正统为太子。当这股声音达到某种规模后,届时整个朝堂上下,都不能忽视这股声音,整个京城整个天下也将听到这股声音所发出的要求。斋哥儿,可有想过,这股声音最终会形成一股什么样的力量。”
“还请母后明示?”轩辕斋恭敬的恳求道。
罗皇后轻声笑道,“斋哥儿,很多时候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就比如这一次,目前只看到了父皇因此发怒,本宫承受了父皇的怒火,安知在将来,此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轩辕斋老实的摇头,他不懂。明智是失败,还要去做,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愚蠢的计划。
罗皇后哈哈一笑,“本宫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父皇不得安宁,刺激他露出最真实的面目。懂吗?”
轩辕斋微蹙眉头,“母后既然早就知道了答案,为何还要这么做。明知父皇是绝对不会同意立儿子为太子,这么做岂不是将母后自己还有儿子推上风口浪尖。儿子以为这样做的坏处明显大于好处,有些得不偿失。”
罗皇后似笑非笑的看着轩辕斋,“本宫若说是,要如何?”
轩辕斋小心翼翼的问道:“是母后示意朝中大臣们上本请立太子,以此试探父皇的反应,对吗?”
罗皇后哈哈大笑起来,“斋哥儿,莫要以为废后立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首先,陛下得考虑定国公府的反应,还有朝中勋贵们对此事的态度。其次,他想要废后,也得说出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让朝臣们无从辩驳。只可惜,这些年本宫谨言慎行,连宫门都极少出去,又怎么能让陛下抓住把柄。单是这两点,就足以拦着父皇废后的计划。最后就是,瞧瞧后宫里的那些女人,一个个都出身小门小户,这样出身的女人,没见识没眼光没气度没家世依靠,又怎么能做皇后。只怕才上位不到一年半载,就被人给弄死了。斋哥儿,陛下不是蠢人。他能留我到今日,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方面考虑额结果。而今,本宫离死不远了,他就更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废了我,免得背上不名誉的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