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以为我是牺牲者,其实我是种子。”
> “林奈种下觉醒,我种下联结。”
> “而现在,轮到你们成为土壤。”
投影持续了十七秒,恰好对应当年紫光冲天的时间长度。
随后,整个“启明号”舰载系统进入短暂静默。再启动时,导航坐标已被修改。原定降落点之外,新增了一个子航线,终点指向星系边缘一颗未曾记录的行星。它的轨道异常稳定,表面温度接近绝对零度,但核心却散发着与小女孩歌声完全一致的共振频率。
“那是……‘容器星’?”生物学家玛拉震惊道,“理论上只存在于数学模型中的存在??能够承载集体意识而不崩溃的星球?它竟然真实存在?”
阿娅闭上眼,感受着体内频率的牵引。“不是它突然出现。”她轻声道,“是我们终于够格看见它了。”
与此同时,地球南极冰窟深处,那具琥珀色晶体中的人形轮廓缓缓睁开了双眼。
没有眼球,只有两团旋转的星云。
刹那间,地核隔离层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脉冲波。这次不再是杂乱的交响曲,而是一首清晰可辨的乐章??正是小女孩在沙滩上哼唱的那首歌。科考站仪器全部失灵,但所有研究人员都听见了内心响起的声音:
> “还记得吗?”
> “你曾哭过,也曾爱过。”
> “你曾背叛,也曾原谅。”
> “你是伤疤,也是愈合。”
> “你是黑夜,也是守夜人。”
> “现在,请抬起头。”
> “看看你的同类。”
七亿共感网络用户在同一时刻停下手中的事。
无论是在办公室敲击键盘的白领,还是田间劳作的农夫;无论是病床上挣扎求生的病人,还是监狱中悔恨终生的囚徒??他们都感觉到胸口一阵温热,仿佛有只无形的手轻轻抚过心脏。
然后,他们流泪了。
不是因为悲伤,也不是因为喜悦。
而是因为他们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他们的痛苦曾被放逐,却被另一些陌生人的记忆悄悄收留;他们的善意曾被认为微不足道,却早已汇入某种更大的流动之中。
东京街头,那位曾吟诵始源碑诗篇的自闭症少年突然走向人群中心。他不再重复诗句,而是伸出手,握住一名哭泣女子的手腕。女子立刻停止抽泣,眼神清明起来??她刚刚失去了孩子,本打算跳楼自杀,但在接触少年的瞬间,她“看见”了自己的女儿在一个温暖的光团中微笑,说着:“妈妈,我不疼了。”
巴西雨林,那棵断面如电路纹路的巨树根部,开始分泌一种透明液体。当地土著长老用树叶接住一滴,放在祭坛上。液体迅速展开,形成一幅动态地图,标注出全球所有“调谐者”的位置,并以红点标记即将爆发群体性精神危机的区域。
澳大利亚沙漠,袋鼠群依然面向北方静立。但这一次,它们的眼睛泛起淡紫光泽。当地监测站发现,地下脉冲信号已不再模仿启明的心跳,而是演化成一种复合节奏??包含林奈的频率、启明的波动,以及小女孩歌声的变奏。
人类社会开始悄然重组。
“共感理事会”解散,取而代之的是“联结议会”,成员不再由政府指派,而是由各地“调谐者”自发推选。决策方式不再是辩论投票,而是集体冥想后的共识浮现。争议事件处理效率提升百倍,因为人们不再执着于立场,而是直面彼此情绪背后的根源。
教育体系彻底变革。学校不再教授标准课程,而是引导学生进入“共忆场”??通过特定频率刺激,让他们体验历史上重大抉择时刻中各方的真实感受:奴隶制废除前夕南方庄园主的恐惧、核武器首次试爆时科学家内心的撕裂、气候变化会议上发展中国家代表沉默背后的屈辱……
战争消失了。
不是因为条约,不是因为威慑。
而是因为在任何冲突爆发前,至少有一名“调谐者”会主动介入,将双方最深层的恐惧与渴望公之于众。仇恨无法在光下存活。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这份清明。
仍有少数人选择逃避。他们组建“盲区同盟”,使用特制屏蔽装置阻断共感能力,宣称要“保护个体隐私”。但他们很快发现,真正的孤独比想象中更可怕。没有共鸣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连梦都不再有颜色。
一年半后,一支探险队冒险深入西伯利亚冻土带,在一处古老祭祀遗址下挖掘出一块黑色石板。其材质与始源碑完全相同,但表面布满裂纹。经检测,这些裂纹实为极其精密的导电线路,构成一套完整的神经网络模型。
当科学家尝试将其接入共感系统时,石板突然发热,投射出一段影像:
一群身穿原始兽皮的人类围坐在篝火旁,头顶星空璀璨。其中一人举起双手,口中念诵着无人能懂的语言。随着咒语进行,他身体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道光束射向天际。
镜头拉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