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美国还加强了对自己盟国-卫星国的压力,要求他们往朝鲜增派增援部队。8月8日,助理国务卿希克逊在参议院外事委员会和武装力量事务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宣称,美国“正在努力(从盟国)得到派往朝鲜的补充部队”,“这些努力仍在继续”。希克逊进一步声称:“我们希望有更多数量的国家往朝鲜派兵,希望那些在朝鲜已有部队的国家加强自己的部队。”(《1951年的相互安行动》,参议院外事委员会和武装力理事务委员会联席会议听证会,第681页)结果,在美国的压力下泰国、希腊和加拿大政府往朝鲜派了自己的部队。在长期的支援之后,法国和挪威也派了兵。据最近的报道,新的英国部队也到了朝鲜。
应该指出,美国政府向朝鲜派增援部队追求的是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军队以进行进一步的、可能更大规模的战役,另一方面,如果停战能够实现,那就在停战之前在朝鲜积聚更多军队,因为在停战协定缔结之后就不可能指望有这样的调动了。
三、美国在开城谈判期间的挑衅行动:为暗中破坏和拖延朝鲜停战谈判,美国政府采取了挑衅和制造各种事端的办法。谈判开始后才过了两天,美军司令部就提出了关于容许联合国记者进开城及关于在开城设立中立区的最后通牒式要求,以此不仅拖延了谈判,而且使谈判受到中断的威胁。美国政府的意图在于人为制造“事件”并利用它来作破坏谈判的宣传。利用记者“事件”掀起的报刊上的喧嚷,对朝鲜人和中国人进行谈判“无诚意”、“不诚实”的指责,明显地表明美国政府的意图是想冷却社会舆论对朝鲜谈判寄予的希望,并为他们自己的拖延辩解创造条件。然而,美国政府的这些企图未能得逞:朝鲜人和中国人让了步,在关于容许记者进开城和建立围绕开城的中立区问题上很快达成了协议。甚至一系列美国报刊都指出了美国政府企图的破产,它们指出,美军司令部的“挑衅行为”不仅是不明智的,而且是危险的。在这方面,美国政府和李奇微司令部看来持另一种意见。他们制造的“事件”得以拖延谈判,而美国宣传是站在向北朝鲜人和中国人提出自己要求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一边的。北朝鲜人和中国人的让步被美国人看作是软弱的表现及有可能作进一步让步的承诺。8月中旬,美国政府转向在开城进行军事挑衅。从8月19日开始,美方多次对开城中立区武装入侵。中立区还遭到了空中来的轰炸和扫射。在答复就这些挑衅提出的抗议和进行调查的要求时,美军司令部不仅公开否认自己对挑衅的直接责任并拒绝调查,而且还极力把罪责推到朝鲜人和中国人头上。李奇微司令部进行的和美国报刊鼓吹的公开否认破坏中立区的事实并指责朝鲜人和中国人的大合唱,再一次证实了美国政府的意图,是要驱散人们对谈判的任何乐观情绪并在朝鲜制造令人担心的空气以有利于他们继续进行战争行动。在9月20日朝鲜人和中国人提出立即恢复谈判的建议之后,李奇微先是拖延回答,后又提出关于把会谈移到另一地方的建议,再次证实了美国统治集团在这种局势下的居心。
四、美国的停战条件:还在制定日程的谈判预备性阶段就已清楚,美国政府不希望迅速和公正地解决建立停战有关的问题,而有些问题它甚至就不打算讨论。
美国代表团在预备性谈判期间拒绝将关于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的问题列入日程说明,美国政府不打算放弃自己在朝鲜的掠夺计划,它也不希望缓和远东的紧张局势。许多官方人士的声明,以及美国报刊对这个问题的言论都指出,即使在不仅达成了停战,而且实现了和平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也不打算从朝鲜撤出自己的军队。比如,艾奇逊在众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言时称,美国只同意“分阶段地”从朝鲜撤出自己的军队。艾奇逊说:“为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必须巩固南朝鲜武装力量,以便在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有能力进行抵抗”(《相互安计划》听证会,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