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数什么最值钱呢?猎头会说,是人才;房地产商会说,是土地。但是刘宏却说,你们答的都不对,天下最值钱的,不是人才,不是土地,而是控制人才与土地市场流通的官爵。
没想到吧,刘宏准备要把这汉朝最值钱的官位公开出售。为此,他还特别成立了一个卖官机构,挂出官职价格。两千石郡长,二千万钱;四百石,四百万钱。部长级别,五百万钱;三公定价千万。
更雷人的还在后面,如果你有钱,马上一手交钱一手交官,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如果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就是先搞个首付,剩下的钱,等你上任去捞钱了,再慢慢还。
看到这一切,上帝想不抓狂,实在难哪。
事实上,在汉朝历史上,刘宏并不是第一个公开卖官的。首开此例的,是西汉被称为铁腕皇帝刘彻。不过话说回来,两话卖官本质有所不同。当初刘彻卖官,只是腾出一小部分官爵卖,以补充军需,没办法,他长期匈奴作战,烧钱多啊,如果再从老百姓身上敲诈,他这个皇帝肯定是当不久了。
刘宏卖官呢,他卖的不是一小部分,而是整个编制的三分之二。卖官得到的钱,不是纳入国库,当救命粮发给老百姓,或者供应边境军需。他得到的钱,部纳入自己的私人金库。
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了,还真不容易呢。
刘宏这个皇帝,的确当得不容易。他贵为皇帝,可是满朝拍马屁的人,跑宦官那里去了。有拍马的地方,自然就有钱财,所以钱财都滚滚而入宦官们的腰包,他看着都眼红哪。人生在世,只要我过得好,哪管洪水滔天,于是乎,他一只眼睁着捞钱,一只眼对捞得很猛的宦官闭着,那是理所当然的啦。
然而,当面对一种人时,刘宏的眼睛绝对是开的,而且是两眼露凶光。这些让刘宏犹如眼睛容不进沙子的人,就是所谓的士大夫朋党。
事情发生在窦太后安葬入陵不久,不知道是谁,竟然在北宫宫门外,贴起了一个大字字报。上面是这样写的: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
大字报一贴出,宦官们就群起而动了,报告刘宏。刘宏一听,不得了,这话怎么都不像是骂宦官,也不像是骂公卿,反而是像骂皇帝的呢。为什么会这么说,想想都知道,宦官嚣张,公卿无忠,说明皇帝不行了嘛。
愤怒的刘宏,马上给司隶校尉下了一个命令,必须把这贴大字报的揪出来。
一个月后,宦官来询问,问有结果没,没想到他们听到了一个打击的回答:没结果。为什么没结果,司隶校尉说,我还没有怎么去查,怎么会有结果呢?
司隶校尉,性别,男;姓名,刘猛。为什么没用心调查?理由,这大字报字字说的都是大实话,有什么好调查的。
麻烦大了。搞来半天,竟然发现司隶校尉是个局外人,跟李膺等朋党是一伙的,真是个意外发现。
事实上,王甫等人即使不知道大字报是哪个贴的,但猜也猜出个八九成了。举目天下,谁会有这样的胆子跟他们唱对台戏?除了反对派,以及反对派领导的太学生,还有谁站出来,以正义的名字来骂大街吗?
刘宏下诏,把失职的刘猛贬为谏议大夫。很快的,他又从别的地方调进一个,填了司隶校尉这个空缺。然后再下诏,务必查出贴大字报的人。刘宏新调进的这家伙,果然很猛,雷厉风行,到处抓人,把太学生等一千余人,都扔到监狱里审问去了。
太学生们,你们都不要怪人家下手在狠,人家天生就是吃狠这碗饭的。因为你们碰上的,不是刘猛,他的名字叫——段颎。
段颎,字纪明,凉州人。凉州这地方,就是传说的山西,也就是崤山之西了,这是出猛将的地方。这姓段的,就是猛将之一,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猛。
在东汉,凉州诞生了三位平羌猛人,两个之前都是见过的,一个是皇甫规,一个是张奂,剩下的另外一个,就是眼前这个姓段的了。此三人,世称凉州三明,段颎就是三明之一了。
羌人等少数民族造反,自东汉开国以来,就是个大问题。基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惹事变打,打了就降,久了再惹事,惹事就再打。当然,只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手利箭,一手摇橄榄枝,这才是正道。当年平羌大英雄邓训,采用的就是这招,可惜老邓死后,羌人又没法过上人的日子了。
皇甫规和张奂在平反羌人策略方面,基本上都和当年的邓训思想一致,也就是打是策略,不是目的。张奂调回中央当部长后,平羌将领就换成了段颎,他一反前两任长官理念,就是铁拳出击,打到你服。这些年,段颎就是靠着一幅铁拳,在凉州打怕了羌人,打出了名声。
从国家角度来说,他是个功臣,为了边境,他可是十年如一日,刀里来,剑里去,从来就没睡个安稳觉。但刘宏为什么突然把他从边境拉回来,用他来调查这大字报事件呢?理由很简单,段颎与前两任同僚都不一样,张奂是铁杆士大夫集团的,皇甫规也自以为跟他们是一伙的,跟宦官也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