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8章
到一块。唯有这段颎,他很例外。

    他的例外之处,不是无党无派,而是很听宦官使唤。

    王甫等人认为,太学生不过是台面跳舞的木偶,必须把他们幕后老板一一揪出来,那才叫真打。王甫下了任务以后,段颎就忙开了。他第一个就瞄准了前任司隶校尉刘猛,先是弹劾,接着抓人,罢免职务,丢到劳改营里服役。

    整完了刘猛,下一个就是张奂了。

    无论是王甫,或是段颎,都有一万个理由要把这张奂办了。先从头说起吧,张奂灭窦武有功,王甫等宦官替他邀功,封他为侯,但张奂坚决不受。为什么不受,想想都明白。张奂本来一直跟陈蕃等士大夫都是一伙的,突然被利用了,而且还要以此为利诱加入宦官队伍,那简直比要了他的命还难受。

    所以,他坚决不接受封爵。

    这也就罢了。窦武和陈蕃死后不久,张奂又主动上奏,说他们对国家忠诚,死得很冤枉,国家现在很有必要替他们平反。这奏书送上去后,宦官们终于看清张奂的真面目了。这种人,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于是以刘宏的名义下诏,把张奂痛骂了一回。

    只是痛骂,张奂却已闻出了不祥味道,只好自投监狱。数日后,才被释放,扣发三个月的薪水。

    张奂除了与宦官不和,跟他的平羌接班人段颎也很不合拍,俩人在怎么平羌这个问题上,有过针锋相对,甚至还闹到了皇帝这里。就是因为这个事,段颎

    一直记在心里。此时此刻,他认为,修理张奂的时候到了。

    三、黄雀在后

    段颎的杀人思路是这样的:弹劾张奂,把他赶回老家,然后再行下手。然而,正当磨刀霍霍,准备动手时,一封奏书改变了他的计划。谁也没想到,奏书是张奂亲自写的。

    张奂的奏书很长,他明确告诉段颎,往日得罪,实在遗憾,如今你为刀俎,我为鱼肉。我求天天不应,叩心心不灵,想来想去,唯有向您请求哀怜,放我一马。

    这哀意绵绵的奏书,段颎读得都不禁戚戚然。闭上眼,都是铁马冰河,刀光剑影,英雄挥剑向天问路,如此种种。都是凉州三明之一哪,况且张还是江湖老前辈,如今低头叹气的跟他来求情,情何以堪?

    洛阳人都知道段颎刚猛,杀人不眨眼,然而就在那一刻,他仿佛被某种东西击中了柔软的心房,徒生怜悯之意,放过了张奂。从此,张奂彻底告别汉朝的政治江湖,归隐田园,闭门不出,一心修心读书,收徒授学,终于身于世,了却此生。

    在洛阳城这块地盘上,段颎不过是王甫手中的一把刀,然而当张奂离开洛阳时,王甫等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在他们看来,江湖无情,但江湖也是有游戏规则的。作为曾经无意帮助宦官灭了窦武的张奂,放他回去于此于彼,都是最好的交代,从此将两不相欠,相忘于惨淡模糊的血色江湖。

    事实上,在王甫看来,杀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必须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此,他和段颎约好了,下面这几个人是必须杀的。这些被列入黑名单的人,是勃海王刘悝,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

    可能有人看出来了,郑飒跟王甫不是同穿一条裤子的吗?当初他们跟窦武拼命时,第一个救出的人就是他,怎么今天又要把刀架在人家的脖子上?

    要王甫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因为杀掉郑飒,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很值哪。

    事情是这样的:恒帝刘志在世时,曾经把勃海王刘悝贬为瘿陶王。刘悝一心想当要回他的勃海王,便四处活动,找到中常侍王甫这里来了。他告诉王甫,如果你能游说刘志恢复我的勃海王侯爵,我给你送五千万钱。王甫答应了,可没多久,刘志就驾崩了,留下一封遗诏,恢复刘悝的勃海王侯爵。

    问题就出在这里,当王甫去找刘悝要钱时,人家却告诉他,说调查过了,是先帝主动恢复我为勃海王的,跟你无关。到底王甫出没出过力?鬼知道。刘志都死了,死无对证,双方都各执一辞,就谈崩了。

    五千万钱啊,如果要换成汉朝的GDP,那也是一个可观的收入,竟然就这样被人家赖掉了。想到这里,王甫心痛得无法形容,杀机顿起。他告诉自己,必须向刘悝讨回这笔帐,而且利息一分都不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