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3章
    盼星星,盼月亮,盼上战场,盼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如果时光倒流,邓骘愿撞一千次墙,也绝不会上这晦气的战场。

    可是来都来了,打又打不过人家,想退又没有借口,怎么办?一想到这,邓骘头都大了。

    邓骘更头大的,还在后面。这时,前线的罩不住了,后方的也撑不住了,如果再拖下去,可能会出大乱子了。

    这诺大的后方,撑不住的地方,指的是后勤。战争拼的是经济,而经济的具体表现,就在于战场上的后勤工作。在那个时候,没有高速路,没有飞机,没有火车,大量的战争物资要运往前线,需要的后勤人员,绝不少于前线。

    上个纪世末,有人将朝鲜战场上的中美两国后勤,做了一个比较。美国军队,一个前线士兵,就有十三个后勤兵在为他服务;中国呢,一个后勤兵,必须为前线上百人士兵服务。面对如此巨大的战争差距,我们还能打退美国大兵,简直是奇迹啊。

    邓骘可能曾经相信过奇迹,但是他绝不相信,奇迹不可能在他和任尚身上出现了。回头看看,前线输了战争,西北各郡人心惶惶,物价大涨。百姓吃不起饭,死人接连不断,后勤粮食也一时无法送到前线。

    这时,一封急电改变了邓骘的困境,让他犹如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三、囚徒困境

    有时候,人生就像是爬楼,有人哄你上了高楼,则在底下把梯子抽掉走人,让你在上面干跳脚。然而邓骘被困于高楼,怨不得别人,是他自己架着梯子上来的,羌人却防不胜防的要烧他梯子,要怪只能怪时运不济。

    邓骘还没有彻底绝望。正在他犯愁的时候,他看见有人抱着梯子,正在朝他的方向赶来了。人是邓太后派来的,但梯子是别人送的。送邓骘下台阶梯子的人,名唤庞参,时为工程部一主管,河南人。

    须不知,庞参这一回也挺不容易。他因为被指控犯罪坐牢,刚刚才出监狱。蹲牢的时候,庞参人在牢房里呆着,可心则没闲着,他眼观八方,四听四方,消息灵通得很。他通过儿子,把他一封奏书,送到了洛阳城。

    庞参以非专业人士,替邓骘提出了专业撤退的安路线。他的奏书是这样写的:西凉兵荒马乱,兵灾天灾一道起哄,粮道难继,与其在那里跟羌人拼命,不如先撤一步,让征西校尉任尚屯守凉州。停止征税,停止征兵,给农民种田养地的时间。这样,不出几年,只要汉军元气恢复,羌人元气大伤,即可迅速出击,消灭羌人。

    先不管这建议有没有漏洞,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对邓骘有利。

    把危险留给别人,把安留给自己,邓太后严重同意庞参意见。惊喜之下,叫人唤来庞参,人家则告诉她,庞参想来都来不了啦,因为正被关在监狱里。

    一股莫名的忧伤,掠过邓太后的发际。她马上下了一道诏,把囚徒庞参提拔为谒者,命令他马上起程,赶往前线督导三军。有了庞参奏书作为理论论据,紧接着,邓太后又下一道诏,命令邓骘回京。

    这下子看明白了吧,邓太后派庞参出去,就是以替补球员换邓骘主力下场的。

    有时想想,人生有一好老爹,都不如有一个漂亮能干的妹妹好使。窦宪如此,邓骘更是如此。邓骘在前线被打得就差没哭天叫娘了,可回到洛阳,却受到了非常态的接待。

    洛阳城外,没有小学生列队欢迎,没有中国特色的扭秧歌,也没有气球满天飞的热闹场面。在那里,只有满朝严肃认真等待的文武高官,甚至亲王,公主,都出来迎接了。

    更让邓骘想不到的是,邓太后不但给他准备了热水澡,新衣服,还送给他一顶漂亮的新帽子。这帽子的名字,就叫大将军。

    人生如此,何憾之有。杀敌不容易,我活着回来就容易吗?在那一刻,邓骘被羌人追杀的耻辱都烟消云散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族,以战败之功,竟然还能顺风顺水的爬到权力的顶峰。只能说,老天真是太疯狂了。

    可汉朝人没想到,更疯狂的事还在后头。邓骘回京的第二年,即公元109年,春天三月。汉朝发生了史无仅有的大饥饿,犹如风暴席卷天下,首都洛阳城也被殃及到了。

    有着三百来年历史的光荣而骄傲的汉朝,此时却上演了一幕人间残剧。因为没饭吃,大家都互相换人煮着吃。首都人相食,自刘邦立国以来,这是头一回。

    此情此景,终于让我们再次相信了一句古老的话——老天欲灭谁,先让谁疯狂。

    面对着接连而来的天灾人祸,汉朝上下,包括邓太后在内,都手足无措。汉朝三公及部长们,集体跑到宫门前请罪。邓太后挥一挥衣袖,很伤感地说道,如果你们有罪,我也有过,大家都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吧。

    邓太后反省的结果,就是不能乱花钱了。于是,她下诏废除宫廷很多不必要的花销,节假日什么游园活动,宫廷乐队等等,都撤了。省一点是一点,生活水平降低了也没关系,关键是只要国家还在,权力还在,就不怕明天没饭吃。

    邓太后在反省,老哥邓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