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高加砖的,将是我刘庄。
我刘庄,承前启后,不敢言卓越,但坚决不做一个啃老的平庸皇帝。
半年后,十一月,冬天。刘庄纠集兵力,第二次对外用兵。此次,重点对付北匈奴的右臂——西域。
西域三十六国,仅凭班超之力,当然是不能解决掉的。况且,北匈奴在西域扎根久远,其盟国根深蒂固,这次出兵,就是要拔几根大树,显扬大汉威武。
此次出征,主将是奉车都尉窦固,副将为耿秉。动用的是骑兵,总共一万四千人。
大军从敦煌郡昆仑塞出发,直奔白山。窦固的目标是西域,而要过西域,必须经过白山。白山,即天山,我们还知道,这个鬼地方,向来都是北匈奴的革命根据地。所以,窦固要攻杀西域,必须先把天山北匈奴的革命根据地扫荡干净。
果然,当窦固率军开进天山东段,又碰见了北匈奴兵团。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很不幸,有人又痛苦了。窦固的对手,还是上次砍杀的那个呼衍王。但是,窦固今天没有兴趣跟呼衍王玩,他只将对手击将后,继续挺军向前。
前面才是窦固最想捕的猎物,它的名字就叫车师国(新疆吐鲁番市)。
车师,原名叫“姑师”。后来,才改名为车师。替车师国改名的,不是别人,而是汉武大帝。当年,汉武派赵破奴将军率军拿下姑师后,将它改为车师。后来,形势不饶人,车师国分裂为前后王国及北六国。
车师前后两王,兵力不多,加起来就五千兵。可是这两王不好对付,车师前国与后国,相距五百里。五百里是个小问题,问题就在于,在它们之间,竟然横着高不可攀的天山。
天山海拔高达五千米以上,终年积雪。那时候,没有飞机,没有导弹,你要同时拿下车师前后两王,那不是一般的困难啊。
可问题是,西域之大,那么多国家,刘庄为啥不去拿别人的国家,偏偏要跟车师国过不去呢?
事实上,也不是刘庄跟车师国过不去。而是,这个国家来太重要了。重要到什么程度呢,用时下很时髦的一句话来说,那是兵家必争之地。
车师国,位于北道第一站,座落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上。它东南通往敦煌,南通楼兰,西北通乌孙,东北通匈奴。就是这么个重要的点,匈奴人拼死拼活,都要跟汉朝抢,从汉武大帝一直到汉宣帝,从来没消停过。史称“五争车师。”
在汉朝最为强盛的时代,匈奴都要硬抢车师,可见车师一国,无论于匈奴,于汉朝,都太重要了。刘庄想打通西域,必须先扫荡匈奴,然后打通车师。所以,拿下车师国,是刘庄的第二步计划。而这个计划又关系着整个大局。车师国拿不下,汉朝想控制西域,简直就是扯淡了。
无论是窦固,刘庄,或者是汉朝,车师都是一个拐点。跨过去了,光明一片光明,跨不过去,功业遥遥无期。可是,天山海拔五千米以上,这是一道怎样的坎啊!
很不幸,窦固就在这道坎上犯难了。窦固认为,车师后王国,山高水远,正值冬天,寒气杀人。所以,他准备弃远求近,先攻打车师前王国。窦固意见一出,马上就被别人否定了。
此人正是上次伐北匈奴时,啥都没捞到的耿秉。
作者:月望东山提交日期:2010-10-0610:48
耿秉,字伯初,长得人高马大。前面介绍过,他是名将耿弇之侄,从耿弇老爹算起,典型富三代。
从某种角度来说,耿秉跟班超有一比,俩人都有一特点,博闻强记,心大志大,渴望建功立业,扬名立万。
班超,身处困境,仍然抬头仰望星空。此种精神,我们称之为追求;耿秉,站在祖辈的功业上,仍然寻找新的高度,此种追求,我们称之为捍卫。他是为捍卫家族国家,以及英雄的尊严而战。
在汉朝的少壮派中,耿秉是个地道的强硬鹰派主义者。他常常认为,中国不宁,其患在匈奴。要除匈奴,必须以战去战。所以,他当谒者后,常常在刘庄耳边吹着要找北匈奴。吹着吹着,就吹成了现实。
但是,让他心意不平的是,上次征伐北匈奴中,他竟然打了个空靶,啥功都没有。所以,此次作为窦固的副将出征,他建功之心比谁都急。
非凡之人,要想建非凡之功,必须走非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