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8章
    权力就像魔杖,只要握有它,即刻疯狂。就这个原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韩信只知刘邦杀了,并不知道为何而杀。

    凡是政治家,都喜欢爱情蜜月这四个字。俩人如胶似膝,水乳相交的时候,什么世间山盟海誓,海枯石烂,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词,都能蹦出来。如果彼此翻脸,比九月的天气变得还快,比眼镜蛇还要狠毒。

    刘邦杀韩信,彭越等人,是因为他和他们的爱情蜜月结束了。更何况,刘邦还不是真心跟韩信等人,还是同床异梦的。曾记否,当年刘邦叫韩信和彭越等人,约好时间地点,一起围攻项羽时,等刘邦到时竟然发现他们没按时来约会。

    结果项羽趁机追杀刘邦,搞得刘邦倍没面子,极度郁闷。还好,是张良献了一计,允诺封王。买卖成立后,又是一翻虚情假意的山盟海誓,韩信和彭越才肯出兵的。这种政客,换到风月场合,就是地道的拜金女郎,难道不应被人抛弃吗?

    两相比较,刘秀有韩信般神武的将军,比如耿弇,甚至他还有萧何式的将领,如寇恂。但是,据他观察,他还没有发现像韩信那般无耻,临时伸手要官加爵的人。所以,让他搬出高祖刘邦诛杀功臣模式,明显就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

    事实上,刘秀已经发明了一个适合他,亦适合别人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数百年后,被一个叫赵匡胤的人,直接借鉴,并且被后人署上一个新名词,美名其曰:杯酒释兵权。

    是的,刘秀不想动刀,也不想让他的权力留下什么后遗症。他的绝招,就是让诸多兄弟,自知无趣,告别权力官,回家安享晚年。

    最先发现刘秀厌战欲罢战散伙的人,是邓禹。在刘秀的跟随者当中,估计没有人比邓禹更铁杆,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偶象刘秀。尽管邓禹伐赤眉无功,但在所有功臣当中,他仍然位居第一,享受最大采邑。

    想当年,是谁策划刘秀离开刘玄,自开公司的?是邓禹。邓禹是刘秀造反生涯中,最重要极关键的一个历史推手。这样的推手,他能看到刘秀的未来,当然也能看到他的未来。邓禹认为,天下基本定了,将领们都留在京师拥兵自重,刘秀顾虑重重。与其看着将来磨枪走火,不如现在他就做个榜样,退居二线。

    于是,邓禹叫上胶东侯贾复,一同向刘秀请愿,说愿交出兵权,回家钻研学问。很快的,刘秀就批准了。接着,刘秀干脆一不做,两不休,所有被封为侯爵的人,都不能在政府机构中任职。政策一出台,猛人耿弇也交出大将军印绶,不消多久,大家都主动退出官场,回家读书去了。

    这是一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结局。眼前这种局面,非常符合刘秀政治审美哲学思想。所谓功成,身退,才是智者之举。当初韩信如果有如此一半智慧,还会被吕雉大妈砍他吗?

    隐退江湖的高官中,李通是其中一个。李通,早年派李轶来游说刘秀造反的人,也算是老资格了。刘秀告诉李通,别的高官有事偶尔还得到宫里开会,但你不一样,高层决策必须参加。名额不多,也就邓禹一个,你李通一个,贾复一个。

    当然,现在天下只是基本定,还有很多收尾必须有人来做。对此,刘秀特别留下了一个会干活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司马吴汉。吴汉就像救火队长,哪里有火,就往哪里灭火。两年后,这位救火队长人生之为烧到了尽头,病逝。

    吴汉走后,有一个人还在拼命地干活的厚道之人,他就是马援。马援干活,刘秀特别满意,并寄之重任。君不知,马援干的活,除他之外,还真找不出可以替代的人。他的活儿,跟当年赵充国的活儿一样,就是跟西边少数民族打交道。

    中郎将来歙生前,就曾对刘秀说,要搞定西边这帮趁机造反的少数民族,非马援不可。于是,刘秀就拜马援为陇西太守。事实也证明,来歙眼光独到。马援只率三千步兵,就击破先零、羌等少数民族。

    几年来,马援都在无怨无悔地为稳定陇西,跟羌人捉迷藏,打游击。马援中箭受重伤,刘秀亲自慰劳他,赐他千羊数千头。马援把这些财物,分给了宾客。

    在别的同志看来,马援是个肯干活不图报酬,不爱财物的好同志。这样的同志,可畏可望而不可及,无不佩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在刘秀看来,想干活,能干活的同志,当然是好同志。但是很快的,他就发现马援这个老同志身上,暴露了一个致命的弱点。

    一想到马援身上的弱点,刘秀就睡不着觉。隐约之间,一股从未有过的杀气,打心里欲腾腾冒出。

    二、马援的梦

    马援这辈子,他的人生哲学,只有八个字:浪荡江湖,四海为家。据说,哲学和人的气质性格有相当关系。就像超人哲学,只会出现在尼采这种,长年被疾病困扰得都要发疯的人身上,而绝不会在死板而死气沉沉的康德身上,或者理性思考的黑格尔身上闪现。

    马援十二年早孤,离开家乡,去边郡放牧。我仿佛看到,在那遥远的苍茫大西北,马援就像一个孤独侠客,仰望星空,韬光养晦,苦练神功。多年以后,他终于告别他的牛羊,于隗嚣,公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