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精明,但是张耳和陈馀并不傻。他们俩马上就跑去对武臣游说道:“大王您在赵国称王,并不是出自陈胜的本意。现在陈胜特意向您表示祝贺,不过是缓兵之计。陈胜如果能灭秦国,下一个肯定就想把赵国干掉。所以,我们建议您不要向西出兵,而是向北拿下燕国(今北京市)代地(今河北省蔚县),再向南收取河内(河南省武陟县)扩大我们的国土。这样,赵国南边凭借黄河天堑,北有燕代之地,陈胜即使打败秦国,也不敢进犯赵国。如果陈胜打败不了秦国,必定依赖赵国,那时赵国凭有利之势就可以横行天下了。
张耳陈馀果然真谋才,对问题分析深刻入木三分,难怪秦国要奖赏一千五百金拿俩人的人头。这么好的人才陈胜怎么就不懂利用,天意啊,助我非张耳陈馀莫属。武臣听从张耳陈馀之计,马上派兵出去抢地。韩广负责抢燕代之地,李良负责抢常山(河北省正定县)之地,张黡负责抢上党(山西省长子县)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历代战争归根到底是土地战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诸侯连年战火不息就是要争当个大地主,张耳和陈馀给武臣设计的抢地计划,如果成功实现的话,那么武臣也肯定能够过足这把地主瘾。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想到出问题了,出问题不是计划本身,而是执行计划之人——韩广和李良。
当时韩广才拿下燕地,其属下一群谋士就蠢蠢欲动。陈馀和张耳是靠游说武臣当上了将军和丞相的,你们当得大官,难道我们就当不得吗?于是豪杰贵族都不由怂恿韩广道:“楚国已立王,赵国也已立王,燕国虽小,过去毕竟也是一个有着万乘之国,我们愿拥立您为王。”
战国时代,燕国曾盘据一方笑傲群雄,秦统一六国时,燕王采燕子丹之计,派荆轲刺秦才致其被秦所灭。如今韩广重据这块苍凉之地,梦回战国,只要是个男人,谁不想做这个雄霸一方君主?
可此时韩广还有一个深刻的顾虑,即他的母亲还呆在赵国。一边是老母,一边是馋人的王位,教人如何取舍呢?韩广无不忧心忡忡地对豪杰们说道:“我的母亲还在赵国,冒险称王赵国不但要杀了我母亲,还要发兵打我们,这种得不偿失的事还是免了吧?”
豪杰们一听,马上给韩广鼓气道:“将军您放心,赵国西边忧秦,南边忧楚,可谓是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还有力量和心情跟我们斗。再说了,以陈胜之强都不敢杀武臣一家,以武臣之力敢动你母亲一根毫毛?”
豪杰们说得也没错哦,韩广抢的土地又不是你赵国的,给赵国是情,不给是理。你赵国要杀我母亲,凭的又是哪门子理由呢?韩广一听豪杰们建议,仿如云破月出,决定另起一个山头自立为王。果然不出韩广谋士们所料,几个月后,赵国乖乖地把韩广的母亲送到燕国。什么举大义,诛暴秦,原来都是一群各怀鬼胎的暴发户。诛暴秦是假借口,当地主才是真理由。陈胜如此,武臣如此,韩广如此。张耳陈馀如此,韩广身边那帮所谓的豪杰贵族们也是如此。仅此而已。
再来看看李良吧。李良抢到常山之后,赵国又派他去攻打山西太原。走到河北石家庄市西南时,秦军一支部队把他截住使其不能前进。李良曾经在秦为官,此次秦赵两军相遇,也算是熟人相认。秦军给李良送来一份特殊的见面礼,一封信。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此信是秦将假借当今皇上胡亥同志的名义给李良写的。
信里这样说道:“阿良呀,你曾经事奉过我,是我提拔你才显贵的。可没想到你竟然背叛我做出如此不仁不义之事,也太不厚道了。不过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只要你真心背叛赵国归附秦我,那么你以前做过的一切我就一笔勾销,并且从此让你更加显贵。”
只要闭眼一想都可以想得出,这是一招缓兵之计。敌人越是拉拢你,说明他心里越是虚。既然是这样,那还有好说的呢,赶快把信烧掉,抄起家伙就打了去呗。可是李良却犯难了,因为此信没有封口。
这真是一个诡计。此信真假且不论,李良本无反意,万一有人偷看此信后告密了怎么办,那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由此看来,信封没有封口显然是个策略,始作俑者不是一般的狠毒。它的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逼良为娼。
李良那个七上八下的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难受。他只好率军回邯郸城复命,向大王请求增兵。没想到回邯郸半路上,李良就反了。
事情很有戏剧性。李良快回到邯郸城时,突然遥遥地看见有一支一百多个随从的仪仗队奔驰而来。排场这么大,肯定是大王出游或是赴宴归来。李良来不及多想,立即下马跪在地上拜谒。
当仪仗队到跟前时,才发现坐在车上的不是武大王,而是武臣的姐姐。武臣姐姐当时刚加参宴会回城路上,不过她已喝得烂醉如泥,也不知道旁跪在地上的人是谁,只派一个随从去对李良说,起来了,不必跪了。然后就扬长而去。
面子丢大了。将军膝上长黄金,上跪天,下跪地。出则跪君主,入则跪父母。如今向一个醉酒的女人家下跪,她竟然还不亲自来请起。可跪都跪了,有什么办法呢?李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