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南方十国铸币量大,类杂,南唐、前蜀、后蜀、尤其如此。楚、南汉曾铸铅、铁钱、蜀钱铁钱。南唐的唐国通宝钱、蜀的大蜀通宝钱和齐的大齐通宝钱的行用表明,以国号铸于钱上,成为一时的风气。钱文篆隶两种书体并行,则为南唐所首创。五代十国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价格文字说明
开平元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无定价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
开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天成元宝隶书小样官铸光背12000元后唐明宗天成年间铸,此钱精整,文字清晰,元字右挑,光背无文,径2.3厘米,重3.4克左右,历来所出甚少,系五代钱中珍稀品。
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13000元五代后晋高祖天祖三年铸,许民间设炉并铸,故大小不一,钱文多夷漫不清,径2.2厘米重1.7克左右,另有一种官铸大样制作较精。
天福元宝隶书小平官铸背月1600元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背月40元五代后汉隐新闻社乾佑元年铸,制作精良,隶书四字稍露真书气韵,径2.4厘米,重3--3.5克,钱文面星及背星月纹,或光背无纹者,此钱传世较丰。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22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合背150元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废天下佛寺,毁铜像铸,周元通宝仿唐于元,制作精美,径2.4--2.5厘米,重3.5----3.7克,钱文四字为八分隶书,背多星月纹,布于穿孔上下左右,亦有合背钱,民间广传此钱可治难产等症,故甚为老人喜爱,以元字右挑为贵。.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1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8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8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巨月150元
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0000元十国蜀王建永平元年铸,钱文隶书旋读光背,永平二字已近真书,径2.3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罕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150元十国前蜀王建通元年铸。形制近似永平元宝,钱文隶书,旋读,径2.3厘米,重2.8克,多光背亦步亦有背星月纹,另有一种元字右挑者,较少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右挑大字280元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背星月300元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光背35元十国前蜀王建天汉年间铸,形制较精整,钱文四字隶书旋读,为王建五钱中最清秀者,径2.3厘米,重3克,传世光背及上仰月较多见。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背月40元
光天元宝录书小平光背35元十国前蜀王建光天年间铸,此钱制作粗劣,面文草率,径2.3厘米,重2.5克,背穿上有时可见一星或一月纹,光天元宝铸量较大,故传世甚多。.
乾德元宝隶书折十光背50000元十国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年间铸,制作粗陋,钱文四字中康字独大,径2.2厘米,重3.1克,此钱传世较多。.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大字光背20元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70元
咸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50元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尚有“开平元宝”作珍。铜质浑厚,书意在隶,真之间,笔势洒脱,大似当五,幕平,几不分肉好郭,存世各一品,元宝下落不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闽”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殷”3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背星40000元
永隆通宝隶书折五背“闽”月2500元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3.8--4厘米,重20--25克,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因铸行不足一年,传世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五铁质前“殷”5000元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一当小钱百,钱文真书,因王延政一度改国号殷,故背穿上殷字。铜钱径3.2厘米,铁钱径约3厘米,此钱传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十光背35000元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光背20000元十国楚王马殷于乾化元年铸,铜钱大如当百,钱文真书含隶韵,径3.8厘米,重33克,大样径4.2厘米,此钱传世及出土均极少。.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2000元
乾封泉宝行书折十光背6000元十国楚王马殷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8厘米,重22--33克,钱文隶篆兼备,背文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宝以铜钱难得。...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府”60000元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50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