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重门[出书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它写的是一部校园,但却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一个17岁的少年对社会、对人生、对世事、对周围的一切,常能发出一些深刻独到、直抵要害的见解来,那份智慧、那种敏锐足以让成年人都汗颜。但是,作为一个深谙做书规则的编辑,我当然也一眼看出了中一些足以让出版者紧张并且肯定想做某种回避或绕道而行的东西;换言之,《中文自修》删掉的东西很可能也是让那家出版社沉默的东西。我需要自问的是:如果我来做《三重门》的责编,我有没有胆识让它以真实的本来面目与读者见面?此时,我想到了一位以做少儿图书和写少儿读物而在业内颇有知名度的同行,她写的一本《准备18岁》也是我做的责编。这本书曾被团中央列入“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入选书目”,销售情况也很不错,但这本书更多的是老师和家长喜欢,孩子们——她所渴望的读者对象对该书反应却比较平淡。这位同行在看过我编辑的《首届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后曾对我说:“这样的书在我们社可能是无法出的,要出的话肯定会删掉许多东西。”然而,这套新概念作文当时已发行四十余万套,受到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和赞赏,同时也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普遍认同和好评。我想,这一代孩子们身上某些出格的东西、叛逆的东西、违背约定俗成的规矩的东西,也许正是进步的东西、超前的东西、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东西。我相信在如今这样社会安定、政治气氛宽松的大背景下,宽容和理解是沟通一切的桥梁!

    我让韩寒对《三重门》做了一次修改,但我对自己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否能被韩寒接受心里并无把握,我知道像他这样特立独行的孩子对自己认准的东西你是很难让他改变的。我觉得写信表述我的意见可能无法传达一些微妙的东西,便打电话向韩寒表达我的想法。韩寒确实聪明绝顶,他对的修改既完地保留了自己,又让你觉得你所担忧的某些东西他已极有分寸地做了处理。

    《三重门》顺利地通过了终审,我反倒觉得意犹未尽。我一边请北大博导,99年囊括所有国家级文学大奖,对韩寒的才情也欣赏有加的曹文轩教授给《三重门》作序;一边给韩寒打电话,让他以自己最富个性化的语言写一个自我简介和后记,现在看来,韩寒的自我简介和后记充分展示了他的个性。有一位白发已爬上头顶的父亲告诉我,他就是看了韩寒的自我简介中有一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才想找一本《三重门》给他儿子读,同时也想自己读的,他说他想知道这些孩子们心里都在想什么。

    韩寒对《首届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这套书的装帧设计曾大加抨击,故而对《三重门》的装帧设计询问再三,显得很不放心。当我告诉他,我这次没有请专职美编设计封面,而是请北京人大附中一位也是高一的17岁男孩张晓飞来设计封面时,韩寒显出抑制不住的兴奋。他在电话里问我:我能来北京吗?我能当面和他聊聊吗?说实话,当时我挺希望韩寒能来北京,我觉得同龄人之间的默契会使这部书从包装到内容都非常统一和谐。可我知道当时韩寒的各门功课已经每况愈下,再让他离开教室,丢下课程,大老远地折腾到北京来,我这是不是害他呢?我带着矛盾的心情委婉地拒绝了韩寒希望来京的请求。并劝他还是安心读书,不要为的事情过于分心。没想到,几天以后我突然接到韩寒的电话,说他已经到了北京,过两天要去张家口一个赤贫的山区去采访一些穷孩子。

    韩寒笑盈盈地出现在我面前。初春的天气还很冷,韩寒却只穿一件毛衣,敞着领,背个鼓鼓囊囊的双肩挎包,一副中学生出门旅游的模样。我想起有一位家长曾这样评价韩寒:“这个孩子心态肯定不健康,一个健康的孩子怎么会写出那么苍老的文字。”假如这位家长看到眼前一派青春气息的韩寒,他还会说这样的话吗?

    张晓飞是个门门功课优秀的按部就班的男孩,虽然他曾在国海报设计大赛业余组获过特别奖,虽然他对韩寒的《三重门》又喜欢又佩服[奇`书`网`整.理'提.供],但他对于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没有任何出轨的打算,他正在紧张地复习应考,与此无关的事他一概拒绝。韩寒没有见到张晓飞,但对张晓飞为《三重门》做的封面设计却表示满意,显然,孩子们的默契,大人们是无法理解的。

    有一位资格很老的编辑看到《三重门》封面上那个包裹在层层蛋壳中的裸体婴儿问我:你这本书是讲计划生育的吗?对此,我只能报以沉默。事实上,少年读者们都很喜欢这个封面,他们一下就读懂了设计者所要表达的内涵,那是一个成人很难涉足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韩寒特别喜欢扉页的设计,那个从门洞里面钻出来展翅高飞的蝴蝶显然迎合了韩寒心中的某种欲望。他曾提出是否可以用扉页来做封面,我告诉他,图书流通过程中封面极易污染,白色不太适宜做封面。对此,韩寒明显地表露出遗憾。我让韩寒读封面勒口上的文字,问他有什么意见?当读到“在韩寒奉献给同龄人的这部长篇新作《三重门》”时,他果断地说:同龄人改成朋友们。我琢磨一下,没有问原由就嘱电脑操作员将这三个字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