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中学语文课我一节没听过,可我就是比那些每节课都听的人出色。一切用笔说话。希望《三重门》这本书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也将出版的我的文集《零下一度》能让语文教育界反思反思好好反思用心反思,中国教育部门也要反思反思好好反思用心反思。
非常感谢《萌芽》杂志社与北大等著名高校联合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它为挑战应试语文教育打响了第一炮,现在由我来放第二炮;感谢赵长天、胡席劳老师的热情推荐;感谢《上海中学生报社》的徐明老师一篇面深刻的报道;感谢《新民晚报》能发表那篇在中庸人眼里看来十分没道理的文章,并刊发了一些在“十分没道理”的人看来非常中庸的讨论文章;感谢《中文自修》选发了两章《三重门》,虽然为了避免遗毒学生删去许多;感谢作家出版社及本书责编袁敏老师的慧眼识才及其魄力;感谢北大曹文轩教授拨冗作序;感谢自始至终未曾离开过的一些朋友;感谢父母的理解;感谢自己的坚持。
将一句话谨献给所有正春风得意或秋风不得意的人们,非常平凡,但你一定要坚信自己: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
一块上海大金子韩寒2000年2月29日
为《三重门》新版本所写
文/袁敏
知道韩寒,是在编辑《首届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奖获作品选》的时候,在180余篇精彩纷呈的获奖作文中,韩寒的《求医》和《书店》两篇文章以其幽默诙谐辛辣老到的语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及至看到那篇摘取一等奖桂冠的《杯中窥人》,了解到这篇文章是在考官即兴出题——一杯水,一团纸投入其中——韩寒在一小时内挥笔而就时,我不禁在心中赞叹:后生可畏!
《首届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出版后,我们在上海图书城搞首发式,当时请了十二位获一等奖的孩子和六名点评的作家到场签名售书。十二名阳光少年一字排开,老练大方地在排队等候者购得的新书上潇洒签名,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拍照、摄像都显得应付自如。我想,这中间哪一位是韩寒呢?这个惟一一位三篇参赛作文部获奖的“新概念作文”状元,其文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久经沙场的气度,在这种场合恐怕是很相宜的。我没有问谁是韩寒。一年以后,我因《三重门》的书稿和韩寒见面时,才惊讶地发现,韩寒是个文静内秀甚至带点腼腆和羞涩的男孩,他在文章中显露出来的那种锐利、尖刻,让人觉得有点可怕的成熟和老到踪影无,惟有那双灵活的眸子里闪现出的机敏、聪慧和一瞬即逝的狡黠,让你不敢小窥他的城府。
我是从报纸上看到一篇题目为《语文考试60分的孩子写出长篇》的文章,才知道韩寒在写长篇《三重门》的。当时《萌芽》杂志社有两位看过这部长篇初稿的同志都毫不掩饰对韩寒在《三重门》中显露出的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对这部能否出版似乎有些担忧。因为《三重门》当时交一家出版社已经好几个月了,那种迟迟没有下文的沉默显得意味深长。
等待中的韩寒知道我对他的《三重门》感兴趣,立即将稿件复印了一份,从上海郊区赶到我所住的宾馆。他捧着厚厚一叠稿子坐在我面前,充满自信地对我说:“我要的不是比《花季•雨季》好一点点的东西,我要的是独一无二,旁人无法替代的最棒的东西。”对当时已经畅销一百多万册,在中学生中具有广泛影响的《花季•雨季》,韩寒明显地流露出不以为然,但他的大言不惭表现得如此坦荡、率真,让你无法计较他的狂傲。韩寒还坦率地告诉我,《中文自修》杂志曾转载过《三重门》其中三章,但删掉了许多可能会“遗毒”同龄人的东西。此时我虽然尚未看过《三重门》的稿子,但我心里似乎已经认定,这个不惜以六门功课高挂红灯而留级为代价的少年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处女作,将由我来当责编了。
《三重门》果然很棒,它的行文似有《红楼梦》的格局,它的用笔又有《围城》的韵味,它的语言藏龙卧虎、吸古纳典,语言本身有细节、有性格、有生命,充满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