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朝那些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圣叹对清朝大兴文字狱极为愤慨,他奔走呼叫“孔夫子死了”,并带领学生去哭孔庙,表示抗议,结果被清统治者判处死罪。据顾炎武记载,他儿子带着梨和莲子前往探监,父子相对,涕泗如雨。金圣叹口占一联:“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语义双关,对仗工整。临别,儿子询问他有什么事要嘱托,金圣叹悄悄对他说:“腌菜和黄豆一起吃,有胡桃的味道,只要把这秘密传给你,我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金圣叹临刑前,不忍看其他人被杀的惨状,就对行刑的刽子手说:“我手中攥着二百两银票,如果你肯先杀我,银票就归你。”刽子手第一个杀了他,扳开金圣叹的手一看,手里果真有一个纸条。刽子手大喜,等打开一看,却只是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两个字:真痛!

    小资李渔

    李渔是明清之交一个极聪明的文人,原籍浙江兰溪,生于今江苏如皋,能为,尤精谱曲,世称李十郎,字笠鸿,号湖上笠翁,被称为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文人,少时即以神童之名闻达乡里,传统文人的细腻、放达、懂得玩乐和江湖身份的狡黠、实际、世俗精神水乳交融于他的身心及文章之中。

    李渔对于生活细节的领悟,对于性情本根的贴近,对于实际生存法则的张弛,都令人读后不禁莞尔。也正因如此,李渔堪称中国古代的小资代表。他的著作里充满了对人生的细微观察。他深情地说:“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木槿早上开花,晚上就凋谢了,生命如此短暂,也真够凄凉的了;相传一女子怀恋心中人,泪水洒落一地,长出了断肠花秋海棠;一生钟爱的人,可以当药。”他又很幽默,说:“人的身上,自古以来最累人的就是口腹二样东西;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汤是好东西,有汤下饭,就算没有菜吃,也可以喝上几碗。我如此的贫寒还要养活五十几人的大家庭,饥馑的时候,这就是解决的秘诀。”他如哲人般思考,说:“菜里面使人齿颊芳香的是香椿,而使口中、肠胃污秽的是葱蒜韭菜。香椿明知其香但是喜欢的人很少,葱蒜韭菜谁都知道他的辛辣喜欢的却很多,为什么呢?因为香椿的味虽香而淡,葱蒜韭菜的气味却很浓烈。浓则被时人追捧,甘愿接受其臭味;淡则被人遗忘,哪怕是有幽香。在这饮食之中,我看到了着身处世的难处。”

    李渔喜欢吃螃蟹。对吃蟹的“崇拜”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每年螃蟹即将上市的时候,他就开始存钱,用来买蟹,呼作“买命钱”。从螃蟹开始上市一直吃到没了踪迹,一天不落。同时,命家人“涤瓮酿酒”,糟曰“蟹糟”,酒曰“蟹酿”,瓮曰“蟹瓮”。他把九十两月称作“蟹月”,有一个丫环专门负责烹蟹,也改名为“蟹奴”。李渔专门作文一篇,详述螃蟹的鲜味制法,就连从缸内取蟹时的规矩都说得一清二楚。

    这位小资才子还曾因为饮食的好恶而救了自己一命。李渔不喜欢吃鳖,说吃多了口干舌燥很难受。有一天,邻居外出打鱼,一网下去居然网到一只巨鳖,回家烹好之后,喊来朋友邻人一起分享。谁知第二天吃过鳖的人纷纷暴毙,就连喝了一点汤的人都一病不起,过了好几个月才痊愈。因为知道李渔不喜欢吃鳖,所以这位邻居没有喊他,他居然因此而躲过了一场大难。事后他感叹说:“真不知道我是如何修得的福分,上天居然如此眷顾我,今后只有力行善方能报天呀。”

    康熙敬祖母

    孝庄被誉为“清朝兴国太后”。她13岁进宫,六十二年中辅佐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三朝皇帝主政,为清初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子康熙这样评价他的祖母:“如果没有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天的大清。”

    康熙皇帝对孝庄感情深厚,尽心奉养祖母,每日一定到祖母宫内问安,在祖母膝下承欢,并且常于得闲时陪祖母出游。一次,康熙皇帝奉祖母懿旨诣五台山捻香拜佛,因担心山路崎岖、车行不稳,康熙特备下八人抬暖轿,随行在出行人马之后,在车马难以行走时,康熙及时召暖轿到祖母跟前,请祖母乘暖轿,并下马亲自替祖母扶轿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