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用人之道的奥妙,朕知道林三洪是个人才,之所以只赏一个七品御史,就是给煦儿留了余地,以后他可以早用封赏收这个林三洪的心。假以时日,这个林三洪说不准的就是煦儿的臂膀之人。”
徐皇后和朱棣的福气感情极睦,自然听明白了朱棣的意思,这是留着更多赏赐的机会给朱高煦,好让林三洪成为他的得力部下。不过徐皇后也听出了朱棣的弦外之音——朱高煦有结党的苗头。
自古以来,所有的皇帝都对结党这种事情十分敏感,朱棣自然也不例外。从朱高煦一天三趟给皇后吹风的时候,朱棣就已经看出了朱高煦的心意——这是要培植自己的亲信了。
徐皇后似乎呆了一下,旋即缓缓说道:“这几年来,炽儿帮万岁打理北平军政要务,屡屡挡住了敌之进攻……煦儿被前朝囚禁了几年,没有自己的人手和实力,虽然渡江那一战打的漂亮,可终究是你在拿总做主……哎,炽儿和煦儿都是我肠子里爬出的肉,千万莫闹了什么生分……”
这几年来,燕王世子朱高炽经营北平,已是根深蒂固,手下颇有许多雄厚实力,而汉王朱高煦却被建文皇帝囚禁在江南,错失了培植自己实力的最好时机……
朱棣揉了揉太阳穴,有点疲惫的说道:“我也知道这些,所以并没有怎么阻拦煦儿。当初煦儿献出奇兵突出的掏心战术,力主冒险南进的时候,你真以为那是煦儿明白天下大势才做出的决定?他被囚禁数年,消息不通,连各地的形势都不清楚,怎么会做出这种决定并且一力主张?当时我就知道是有高人指点过咱们的煦儿。现在看来,这个高人应该就是林三洪了……”
“林三洪?不会吧?他不过是一介草民,书也没有读过多少,怎么会对天下大势知晓的这般清楚?”徐皇后有点不敢相信的说道:“煦儿虽别囚禁数年,可终究是皇家血脉……”
朱棣哈哈大笑,象年轻时候一样拍着妻子的后背:“皇家的血统就一定比百姓高贵?就一定更明白事理?几十年前,你我的父辈还不一样是市井小民?还不是一样为了衣食苦苦挣命?”
徐皇后的父亲徐达出身农家,本就是握锄把子种地的,还有朱棣的父亲朱元璋,连种地的也不如,为了不饿死做过和尚,甚至连叫花子也做过,这是天下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后来为了反抗蒙元暴政,这才揭竿而起创造出如今的大明朝。
朱元璋和徐达这样的人物,就算不是天纵奇才,起码也是人中翘楚了,可二人都是贫寒出身。
朱棣的意思很明显,皇家就一定比百姓高级就一定比百姓更有能力,纯粹就是胡扯,连他这个皇帝自己都不相信。
若不是因为左右还有伺候的宫人,朱棣肯定会说:“以前我是燕王,难道就一定不如建文那个黄口小儿?”
“自古英雄出贫寒,从来纨绔少伟男。”朱棣笑道:“朕忽然想起太祖皇帝经常说起的一句话来——大才大贤从来就是出自民间。帝王只要善于用人,就足够了。”
“煦儿和这个林三洪也算的患难之交……不说这个了。”徐皇后展颜一笑:“现在我才看出来,万岁还是偏爱煦儿多一些。”
朱棣打个噤声的手势说道:“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朱棣最为看重的两个儿子当中,朱高煦英武果断,这一点很象朱棣。朱高炽沉稳是足够沉稳了,却比煦儿少了许多开拓的魄力。所以朱棣更加看好象自己的朱高煦!
皇帝看好哪个儿子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可不能随便说起,徐皇后也明白其中的利害,笑道:“臣妾明白,以后再不会提起。”
作者的话:想冲榜试试,就看大家给不给力了。召唤推荐票。
第三十三章 预防针
早就等候在一旁的金县尊看到二人出来,急急忙忙的唤来马车,准备接林三洪回家。
朱高煦笑着告别:“御史大人,恭喜高升啊。”
如今这种大环境下,永乐皇帝正在大肆封赏,又有汉王的力挺,旁边的金县尊早就料到林三洪会被提拔,只是没有想到眨眼之间,白身的林三洪就已经是御史大人了。
这个监察御史虽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职权,在很多高官眼中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虾米,对于金县尊这种微末的地方官吏,却是实打实的顶头上司。
说起来都是七品,可金县尊是县官,林三洪这样的御史就专门负责监督官员的官员。更重要的是林三洪是汉王身边的红人,自己是旧朝的官吏,说不准什么时候脑袋上的乌纱就没有了,自然是要着力巴结的,谀笑着说道:“林大人请上车,下官早就被车马给您准备妥当了,回去之后再给大人接风……”
林三洪想了想说道:“金大人客气了,我还有几句话要和汉王说道说道……”
金县尊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油条,虽然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却对官场上的规则烂熟于胸,知道什么情况下自己应该回避。
“林大人慢慢讲,咱们不着急,下官回避一下!”
看到金大老爷走出去三几十步,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