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最近自己如此冲动,而且杀念渐深,难道说我真的怕了鞑子了?不可能!绝不可能!
袁崇焕深吸了一口气,紧接着说道:“早就听闻旗人勇猛,视死如归,今日一见,果不虚传。二位将军一路辛苦,请先到驿站休息,晚上本帅要为二位接风,一切事情明天再议!”
书中暗表,这封信是范文程以皇太极的名义写给袁崇焕的,信中写道:欣闻将军荣升兵部尚书,右都御使,本王特表祝贺。将军神威圣武,威镇宁远,称得上是天朝之栋梁。自我大金起兵至今,从未遇到过正面可以匹敌者,唯独将军横刀立马,令我八旗大军无可奈何。大金将士对将军无不钦佩,把将军比作诸葛孔明也。不过,将军所说五年复辽之言,本王却不敢苟同。试问将军,第一年,将军准备收复何地?第二年又能收复哪里?辽阳?沈阳?五年之说,乃孟浪之言。昔日诸葛孔明以光复汉室为己任,六出祁山,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天下归了曹魏。诸葛孔明之才千古一人,却不能扭转时局,为何?时与势使之,纵使将军之才,可比孔明,又奈我何?
与天朝结兵,实为迫不得已,如果天朝当初待建州以公,定不会有今日生灵之涂炭。立国当以爱民为本,若双方能休干戈,息边锋,划大凌河为界,彼此相安,辽东民众世世代代感谢将军之恩德!
……
看过此信,袁崇焕各种滋味涌上心头,回到住处,便陷入了深思。奴酋的意思很明显,是要和我和谈,可是,皇上能答应吗?这次重新挂帅,圣上对自己可不薄啊,可以说权倾朝野。自己当时也是一时冲动,才许下五年复辽之言,话出了口,自己也后悔了,本来想多提一些圣上不可能答应的条件,把时间往后缓缓,不成想,皇上倒是慷慨,所有条件部应允,自己现在真是骑虎难下了。
如今的奴酋可不是几年前了,兵强马壮,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现在硬打,胜算渺茫。既然圣上许我可以便宜行事,我不防假意先和那些奴酋和谈,尽量拖拖时间,用和谈先麻痹对方,从而寻机破敌。只是,自己这么做,可实在是招险棋,怕就怕京城有人说三道四,到头来,火烧自身啊!想到这儿,袁崇焕用力把手中的茶碗摔在了地上,一下子摔得粉碎。
看着地上粉碎的茶碗,袁崇焕看了看自己的手,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这茶碗是自己摔出去的。
这一晚上,袁崇焕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事情。好不容易挨到天亮,洗漱后,吃了点儿东西,就把使者召了进来,例行寒暄过后,袁崇焕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告诉使者,回去后告诉皇太极,知道他有爱民之心,本帅很高兴,但愿这也是他的心里话。女真各部一直以来都是大明的守边之臣,双方当初只是因为觉昌安、塔克世被误杀才产生了矛盾,一争就是十多年。如今,化干戈为玉帛,本帅自然很高兴,要是必须要答应三个条件,否则免谈。
其一,皇太极必须去掉大金国号,去掉天聪名号,以臣子之礼事我天朝;
其二,辽阳与沈阳为我辽东重镇,无故被侵占,必须无条件交还两城;
其三,划分疆界之事,还需详细商议。
使者记清后,中午饱饱地吃了一顿,快马离开了宁远,返回了沈阳城。
这些事情早在皇太极的意料之中,听完使者的回复后,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让使者回去好好歇息,另给了些赏赐,又把范文程叫了过来,两个人把门一关,又开始合计上了。
又是多半个月过去了,袁崇焕的性情变得越发急燥起来,动不动就发脾气,弄得军上下,人人栗栗危惧,都不敢轻易说话。
这一日,袁崇焕起来后,走到天井院中,突然发现一地的落叶。抬头看了看,这才发现院子里的那几棵大树,竟然树叶都变黄了。眼下正是八月,本应是枝繁叶茂的季节,竟然遍地枯叶,实在有些蹊跷。仔细再一打量,这才发现,不仅是大树叶黄,就连墙头的小草,地面上的野花竟然都已经枯败了,一副萧索凄凉的气氛,一种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
书中代言,其实这是魏宝山改动风水出现的异常 变化,但是袁崇焕做梦也想不到会是这个原因。他一边踱着步,一边心里寻思着,难不成是老天爷给我的警示?大明江山气数真的要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