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飞去。这种新式飞机
是日本依据美国F─22隐形战斗机研制的,性能却比F─22更加优越,具有2马赫的巡航能力,雷达
隐身性能比F─22强3倍;发动机内置在机翼上方的机身内,外部采用特殊的消热和消音装置,普通的
红外探测仪无法发现它,当飞机从头顶飞过时,你根本就感觉不到;机身从头到尾被涂成黑色,特别适合
于夜战,在漆黑的夜晚,不会被敌方雷达、红外探测仪和目视发现,以雷达、红外线和光学制导的地对空
导弹也对它无可奈何。
水冢中佐驾驶长机飞在最前面,当厦门市明亮的灯光进入他的视野时,他慢慢下降飞行高度。他没有
在解放军防区外使用激光瞄准器对准目标,因为他知道解放军在所有重要目标周围都布有激光告警器和烟
雾干扰装置,使用激光的效果不但不佳,还会暴露自己。在目视飞机飞越目标上空的一刹那,他按下火控
按钮,投放了巨大的常规电磁脉冲炸弹、然后将飞机拉起。另外2架飞机尾随其后,也同样在各自目标投
掷了2枚电磁脉冲炸弹。这些电磁脉冲炸弹在厦门的三个通讯枢纽大楼前的街上爆炸,虽然未造成人员伤
亡,但其释放出的威力巨大的瞬问电磁脉冲立即摧毁了楼里的计算机系统。整个城市看上去几乎没有什么
变化,没有人流一滴血,没有一座建筑物倒塌,但实际上,它已经被完征服了……
水冢投下电磁脉冲弹的核心是一种叫“流量压缩器”的装置。制造常规电磁武器的关键是产生瞬间高
能电子脉冲,这里的瞬间是以百亿分之一秒来计算的。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其中之一是使用
“马克斯发生器”,它实际上是一串大电容,可以同时充电,然后再逐个放电,产生百亿分之三秒的电子
脉冲,再将这一脉冲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就会释放出强大的电磁能量。“马克斯发生器”非常重,但它的
最大优点是可以反复使用,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连续发出强大的电磁波。另外一种产生瞬间电子脉冲的方法
是通过“流量压缩器”,它可以将几公斤TNT炸药爆炸时释放的能量转化为巨大的电磁能量。这种装置
的原理就是:在一截金属管里面填满炸药,一端接上雷管,再将金属管放到一个缠满线圈的圆筒中,线圈
通电后点燃雷管,6000米/秒的爆炸冲击波产生的巨大压力将线圈磁场急剧压缩,并且使它里面的电
流强度在百亿分之五秒内达到100万安培,再将这个电流脉冲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就会产生惊人的电磁能
量,整个过程不到万分之一秒,但它产生的功率却高达1万亿瓦。
福州也同时遭到了其余3架F─5型隐形战斗机电磁脉冲炸弹的攻击。完成任务后,水冢中佐他们没
有返回台湾而是飞往冲绳的三泽空军基地。到达冲绳后,他们高兴地得知从三泽出发的一支F─5型隐形
战斗机中队也在上海周围投下了12枚电磁脉冲炸弹。从出击到返航,解放军的防空系统没有及时做出反
应。此时,由台湾负责的针对中国大陆的信息战攻击也已开始。台湾的隐形杀手们遥控在大陆的台湾特务
向中国上海、香港、北京和广州的电信局施放了一系列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半小时后,为扩张信息
攻击的效果,日本海军数十艘潜艇向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军基地发射了数百枚巡航导弹,这些装备较小电磁
脉冲弹头的巡航导弹依据预先设定的指令,纷纷在目标附近爆炸,破坏了中国海军舰队的指挥通信系统。
中国国内民用通讯网和互联网也被台湾特务们搅得一团糟。
5月27日是东乡平八郎将军指挥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大胜俄国舰队97周年纪念日,当确知中国的
卫星系统和通讯系统已遭暂时瘫痪后,联合舰队司令石田勇次郎立刻决定在这个幸运的日子里扩张对中国
攻击的效果。凌晨0点15分,庞大的联合舰队速向西挺进,在距中国海岸线500海里处,“大和”
级战列舰、“扶桑”级巡洋舰、“比睿”级驱逐舰和“金刚”级驱逐舰共朝预先选定的目标发射了两千多
枚巡航导弹。不等具体战果报告出来,在400海里处又起飞了五百多架舰载机集中攻击中国的工业和金
融心脏长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