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末日来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一分钟……

    据此,在东京西面、位于丹泽丘陵尽头的小田原,设立了近距离观测站,距离东京95公里的茨城县东海村的原子能研究所,作为地面观测中心站;房总半岛、筑波山和富士山的气象观测所,也临时作为地面观测网的组成部分。

    驻日美军的观测中心位于横田军事基地。由该基地起飞的美军B-29型、WB-50型军用飞机担负着空中观测的任务。另外,还临时调来了性能更为优良的RB-47型和点C-130E型两种新型飞机,作配合行动。

    核导弹在爆炸后,将产生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等四种杀伤破坏因素。为了对这些因素都——作出正确全面的测定,就必须使用各种性能优良的测定仪器。为此,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动员和调集了大量的有关仪器设备,用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迅速送到各观测点。这些仪器有盖革一弥勒计数管、闪烁计数器、质谱仪、磁谱仪和半导体探测器等。

    但是,使人们感到最棘手的是如何正确测定放射性微尘。

    放射性微尘由核导弹爆炸后的放射性物质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结合而成,虽然它们只有一微米的几十分之一那么大,但是它们所带有的放射性却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据估计,在距离爆炸中心160公里的地方,这种尘埃仍然具有3200伦琴单位的辐射能力,而人类只要受到200伦琴单位以上的辐射能的侵袭,就有性命之虞。在400至600伦琴单位之间,死亡率大约为50%,遭到辐射者将在一个月之内死亡,而如果辐射剂量超过1000伦琴单位,人就会出现剧烈的症侯,立即倒毙。因此,放射性微尘一直使科学家和军事家们谈虎色变,他们为它起了个雅号,叫“死灰”。

    死灰的扩散,随当时的风向而异。据气象观测站报告,现在的风向是北到东北风,在高度为8000米的空中有一股气流,速度为每秒钟5米。但是,仅仅根据这些,是无法对死灰的扩散情况作出正确估计的,因为核导弹爆炸时所掀起的巨大气浪,会形成一场真正的风暴,这将使原先的自然气流产生紊乱。

    要对放射性微尘作出详细全面的观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人造卫星了。这对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和日本来说,都不是一件难事。但是,由于爆炸事件是突然发生的,要想发射人造卫星是来不及的。

    人造卫星与地球的距离是240公里左右。可是现在所使用的空中观测飞机,以性能最好的RB-47型来说,最高也只能达到二万米的程度,显然这是很不够的。但是,事至此刻,也已无能为力了。

    分布在地上、空中的各个观测站,在一台台仪器的屏幕面前,守着许多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科学家和军人们。他们的眼睛,都在注视着一秒一秒迅速移动着的指针。

    政府颁布了紧急救难法令。

    小田原成了救难总部的所在地。另外,在西面的八王子山麓、北面的高崎和水户,以及东面大海的自卫队军舰上,都设立了分部。

    在东京和南关东地区周围的城镇,所有医院都腾出了空床位,动员了全部医疗人员,做好了收容和抢救伤员的准备工作。

    农林部下达了紧急命令,从各地的仓库里源源不断地运送大批粮食到各救难指挥部,沿途的其他车辆一律停驶,以保证运粮车队的迅速到达。

    采用了一切方法收集药品。位于大阪、广岛、福冈、仙台和北海道的各医科大学,把大量药品通过飞机送到东京周围的救难指挥部。以大阪为中心的制药托拉斯企业,也将全部药品用同样方式送往救难现场。其它,如毛毯、被子和衣服等救灾物资,也用火车和汽车争分夺秒地运往灾区。

    另外,考虑到现有医院的床位,不足以接纳数以几十万计的伤病员,因此已开始将接近爆炸地带的民房腾出做临时病房。为了对经过应急抢救的伤病员作进一步的治疗,已列其他一些城市的市立医院及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出通知,要求他们尽快做好收容患者的准备工作。患者的运送工作责成交通部用火车来承担,如果需将患者送往四国或九州,则由防卫厅派舰艇运送。

    救难总部部长一职由总理大臣亲自担任。他在大阪的临时政府里,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以布置落实各项救难应急措施。

    但是,这个会议召开得太迟了一些。由于临时政府一直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有一半以上的内阁大臣已不知去向。出于无奈,总理大臣只得把应由各大臣担任的职位挑在自己的肩上。他亲自动员了全国的警察网,宣布全国处于紧急戒备状态;他兼任了劳动大臣的职务,负责处理征集各大企业救难物资的工作;为制止金融市场的混乱,防止物价上涨,他参照战时法令,颁布了取缔牟取暴利和统制物价的命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由于临时政府软弱无能,本身也处于十分混乱狼狈的境地,而且政府在国民心目中的威信急剧下降,因此紧急内阁会议所决定采取的一系列救难措施,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不断传来令人担忧的消息。航空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