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爱人为她描绘的情景之中。
“是一个名叫别府的地方,从那儿就可以到阿苏了。那里的风景就甭提有多美了。虽然我只去过一次,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一辈子也忘不掉。绵延不断的群山,绿油油的草地,重重叠叠的大森林,白云缭绕,炊烟袅袅……让我们一起坐着登山旅游车到世界闻名的阿苏火山口去参观吧……”
“多美啊!”
佐知子无限神往地闭上了眼睛。
“是啊。但愿有一天我们真的能手挽着手,或者抱着我们刚出生的孩子,一起沿着山花盛开,泉水淙淙的小路,登上阿苏火山,去欣赏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该有多好啊……”
佐知子把头靠在规久夫的臂弯里,身体紧紧地偎依着他。
“现在,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临死前的痛苦已经完全消失了……别说话,让我们就这样去迎接死亡吧……”
他们就这样静静地躺着……
三十三分钟……
太阳从顶空渐渐向西偏移着。还剩下最后的三十三分钟。
东京市中心巳成为人烟绝迹的地区。如果说,被人们遗弃的房屋和街道可称作废墟,那么,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美丽的废墟了。高耸入云的大厦,屋顶和阳台上一排排盛开的花朵,马路中央无数辆被人遗弃的电车和汽车,豪华的大饭店里餐桌上摆放着的闪闪发光的银餐具,高级住宅区那一幢幢小楼里原封不动摆着的精致华丽的家具和贵重的首饰珠宝……这一切,都将在一团烈焰中化为灰烬。
大楼门前的信箱里,还插着人们没有来得及取出的当天早晨送来的报纸。
报纸上都说了些什么呢?
第一版上报导了东西方两个大国的首脑为讨论当前世界的和平势态而举行会谈的消息。两幅大照片显眼地排在右上角,照片里的两大国首脑,仪态端庄,笑容可掬,两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用粗体铅字印出的通栏标题是:“当前的世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和平和稳定。”
第二版是世界各国的动态。没有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既没有战争政变,也没有罢工闹事,甚至连地震水灾之类的消息也见不到。有的只是对于一些国家发展前景的预测,以及漂亮的女演员坐着敞篷汽车在撒满蔷薇花瓣的大街上行驶的大幅照片。
经济栏里也是一些四平八稳的报导。股票市场稳定,股票价格已连续半个月没有发生变动。国民收入稳步上升,消费水平越来越高。
文化栏里刊登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对最近出版的一部小说所作的批评。文章认为,小说的文笔虽然不错,但作品反映的所谓社会危机感,纯属无稽之谈,毫无现实基础。除此之外,文化栏里还登了一组照片,有梳着最流行的发式在银座漫步的女郎,有携儿带女在动物园参观的母亲,有崭露头角的电影新星,有风度不减当年的老明星……如此等等。
此外,报纸上还大肆吹嘘即将动工的新的高速公路体系的优越性,介绍了正在设计中的与东京电视塔相对应的第二座电视塔。这座新的电视塔将建在新宿,报纸还煞有介事地建议,在两架电视塔之间架起供游览的电缆车,以便能从高处鸟瞰东京全貌。据说,一旦正式投入使用,全年的收入可达一百亿日元之多。
然而,报纸上所刊登的这一切,与此刻东京的现实相距多么大啊。
东京已经变成一座死城。
投射在地上的巨大建筑物的阴影,宛若大钟的指针,逐渐向着把它引向彻底毁灭的时刻靠拢……
下午二点三十七分,位于G岛的美军基地,向设在大阪的日本当局发出紧急通知:所有的防卫反击措施都已使用,剩下的两枚核导弹正沿着原来的飞行轨迹向着既定的目标射去。
与此同时,开始了非救援性的科学考察工作。十兆吨级核导弹的实地爆炸,目的地不是荒无人烟的沙漠,而是人烟稠密的日本首都,这不能不说是对检验核导弹杀伤力的绝好机会。
各地的雷达,不断地跟踪着两枚导弹的飞行,南关东上空,一架又一架的观测飞机在盘亘转悠;在东京地区周围,迅速建起了地面观测网,配备了一切现代最先进的观测设备。
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注视着钟表的指针。
曾经声言决心在首都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的戒严司令官,在十五分钟前,已遵从政府当局的指示,率领总部成员,乘坐军用飞机撤离了。大部分士兵和警察,也用海军的舰艇,运出了东京,驶向安全的港湾。
只有广大的东京市民,还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剩余的勇气与死神作着殊死的搏斗……
三十分钟……
十兆吨级的核导弹,以东京为中心发生爆炸,将具有多大的破坏力呢?日本防卫厅和驻日美军为此正加紧进行推测。
以爆炸地点为圆心,半径为20到25公里的范围内,一切生物都将死亡。22公里以内的木结构建筑全部摧毁,10公里以内的钢筋混凝结构建筑全部倒塌,48公里以内将是发生火灾的范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