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人留学史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负笈东瀛
多名学生赴日学习师范速成科;两广总督岑春煊精选120名学生赴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本科肄业。直隶学务处为推进学务工作,曾派遣学生赴日学习师范,多入速成科,后又选派保定师范学堂最优秀的四年级学生,到日本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留学。后来,为了使留学生求实效以救中国所要解决的先务之急,出使日本大臣奏准与日本明治大学商定特设经纬学堂,分普通与高等两科,普通科两年毕业后升入明治大学专科,高等科一年毕业升入本科。并另设师范、警察等速成科。这样,留日学习的学生开始按程度不同分入普通与高等科学习,而速成科除了警察类之外,还有农、工、商、实业等等,种类繁多。

    

(2) 留日陆海军学生

    清廷由于外患在迫,急于训练一批懂得现代军事的新军。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浙江即曾派学生四人赴日学习陆军,随后江苏、湖北等省也有零星的派遣。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出使日本大臣杨枢极力称道日本陆军的成效,主张多派学生前往学习。他说:“日本陆军经营数十年,成效最著,中国似宜添派学生东来,专送入陆军各学校,以期成就远大,用济时艰。”同年四月,练兵处据以奏准选派陆军学生分班游学章程16条,从此派遣陆军学生赴日留学乃有法令依据。当时派到日本学习陆军的学生,首先进入振武学校补习,毕业后入士官学校正式学习。振武学校原名成城学校,原设在东京都新宿区河田町21番地。明治三十一年(公元1898年)浙江省首派四名官费生赴日后,由日本陆军部委托成城学校施以预备教育,日本陆军中将福岛安正任监理委员长,明治三十三年(公元1900年)该校学生达69名,由成城学校教授藤井及小山两步兵少佐为委员,专办训练中国陆军学生,并将该校的武科改称振武学校。明治三十七年(公元1904年)十月练兵处首选100名学生赴该校肄业,后来振武学校的修业期定为三年,课程分军事学与普通学两种。普通学为日本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博物、图画八种;军事学为徒手教练、枪械教练、部队教练、测量及战术等。成城时代的学生,公费自费各半,以后公费生逐渐增多。明治四十年(公元1907年)振武学校的中国学生总数已达330名,这批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升入了士官学校,其中许多人成为中国军界重要人物,如蒋介石、唐继尧、阎锡山等都是该校毕业生。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练兵处同日本参谋本部反复相商,日本方面始允许中国官费留学生入海城学校学习海军,以70名为限额,于是清政府在日本学习商船的自费生中选了15名,再让沿江沿海各省选派55名一并进入日本海军学校学习。

    

(3)留日特约生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学部因为赴日学习速成师范及政治的学生太多,于是通令各省一律停止派送此类学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留日学生普通科毕业后,因为专门学校的学额限制而不易入学,虽然自愿升入日本官立高等以上学校的有2000人以上,但仍有许多学生不能解决学业。因此,清廷出使大臣同日本文部省商定,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起,15年内由日本第一高等学校、东京高师、东京商工、山口高商、千叶医专等五校,分别共接收中国学生165人,经费由各省分担,直至大学为止。这是清政府正式选送留日学生研修高等学问的开始。清廷学部为此制定了九条章程,对此作了安排和规定,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到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以上五校已收中国学生460多人。

    

(4)留日女生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前,中国女子教育在学制系统上还没有正式的地位,更谈不上留学了。不过,1898年前后,随着维新变法的展开,产生了一股反缠足、办女学的妇女解放运动。先进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梁启超曾这样说道:“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国)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把女学的兴衰作为衡量一国强盛的最重要的标志。之后国内办起了一些女子学校。到了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三月,日本的东亚女学附设中国女子留学速成师范学堂;实践女学也设中国女子留学师范工艺速成科,以招收我国留日女生肄业。东亚女学本科修业二年,并有修业六个月的音乐专修科和游戏体操专修科;实践女学本科修业一年,而工艺科则修业六个月,中国到日本去的女生,大多在这些专设的学校补习。当时实践女学校校长是日本女界著名的下田歌子。最初,中国的女子留学生并不是单独前往,大多数是伴随父兄夫婿,1903年时仅有10多人,她们在课余常聚在一起谈论,对中国女学的衰败感到愤怒。这年四月,他们在日本组织共爱会,并强调日本一来与中国邻近,便于来往,二来学费节省,便于苦学,呼吁国内女同胞赴日留学。这之后,官费留日生中开始有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