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以12岁至14岁为度。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同往,庶幼年学生在美,仍可兼习汉文。至学生在外国膳食入学等事,当另设留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拨数成以充之。
容闳将派留学生的目的、人数、方法、管理、经费等一系列问题都考虑到了。但是,由于意外的耽搁,这项条陈没能上奏。直到1870年容闳再次见到曾国藩,趁机陈述了自己派留学生的意图,曾即同李鸿章联名上奏,这一计划最终被清廷批准。
实施留学计划的第一步是在上海设立一所留学预备学校,入此学校的学生必须身家清白、家境富裕,身体健康,并要经过中文写读和英文基础(未习英文者可免试)的考试,才能被录取。学生在该校学习一年中西文学后前往美国,赴美前,学生的家长必须签订志愿书,书中载明自愿听其子弟出洋留学15年,15年中,如有疾病、死亡及意外灾害,政府都不负责等内容。1871年容闳等就开始了紧张的招生工作,但是,由于当时风气未开,大多数人认为西方是蛮夷之地,而且送自己的子女出国须画生死押,许多中国家庭都不愿冒这一风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容闳还没有招够30名,不得已只好到香港才招齐了这个数目。同年11月,李鸿章奏请以陈兰彬为正委员,容闳为副委员,驻美办理一切管理留学幼童的事务。这批挑选出来的幼童在上海经过严格的中西文训练后,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八月十一日由陈兰彬率领从上海搭船赴美,同年秋天抵达旧金山。
1873年6月12日,第二批幼童由黄胜率领出国,同行的还有七名自费生。
1874年9月19日,第三批幼童由祁兆熙率领出国。
1875年10月14日,第四批幼童由邝.其照率领赴美,同行的还有自费留学的徐润的三位堂弟。
至此,120名幼童全部到达美国,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10岁。其中来自广东84人(香山县占40人)、江苏21人、浙江八人、安徽四人、福建二人、山东一人。由此可以看到,这12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几乎都来自于南方,北方仅有来自山东的一名;而来自南方的这些幼童,又以广东籍(尤其是香山籍)的占多数。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报纸来传播新闻,北方人民多不知道政府有这一教育计划,因而报考的人数非常少;另一方面也因为南方,尤其是广东沿海地区,鸦片战争后,在被迫开放的情况下,与海外接触较多,较为容易接受这一开明的教育计划,于是响应较为热烈。
至此,容闳苦心奔波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辉煌的开端。
(3)幼童们在美国的学习与生活
孩童们来到异国,仍都着清朝服装:长衫马褂、瓜皮帽、白布袜、黑色白底洗鼻梁的布鞋,引得美国人既好奇又关心。在美国友人的帮助下,他们被安置分住在居民家中,以让他们习惯美国的语言生活。据记载,康涅狄格州的行政人员、教师和医生家里,几乎都接待过中国留美幼童。每一个负责接待的美国家庭照管两个或四个幼童。幼童英文合格的,直接进入美国学校,不合格的则在老师处接受个别补习,做入学准备。
曾带领第三批幼童赴美的祁兆熙,在其《游美洲日记》中对此作了记载,详细介绍了他所率的这批幼童分居美国各家庭的情况:
朱锡授、曹茂祥住信司白尔野书馆,从阿尔福学习。
沈嘉树、康赓龄住士得勒佛书馆,从艾墨生学习。
宦维诚、程大业住希白能书馆,从颇司特学习。
祁祖彝、朱宝奎住叟亥得聂夫阿尔司书馆,从慕阿学习。
邝贤俦、邝景扬住意司特亥母登书馆,从弥那学习。
曹嘉祥、杨兆南住惠特列书馆,从聂夜恩学习。
曹嘉爵、卢祖华住那夫爱墨司特书馆,从克那格学习。
唐致尧、林沛泉住葛令非尔书馆,从克拉克学习。
梁如浩、唐绍仪住四北岭非尔书馆,从格阿登学习。
容耀垣、周长岭住未士特问司叠特书馆,从费列白司学习。
黄季良、杨昌龄住稳拉司得书馆,从课尔司学习。
袁长坤、周万鹏住火里约克书馆,从克格温学习。
吴敬荣、孙广明住利意书馆,从亥特学习。薛有福、徐之煊住四北岭菲尔书馆,从弥那学习。
徐振鹏、郑廷襄住亥得列书馆,从柏阿司过学习。
祁兆熙还在《游美洲日记》中记述了他访问他的二儿子祁祖彝及同学朱宝奎居住就学的美国人家庭的情景:
初四日癸酉,礼四。六点半起,八点钟同兰生乘马车,换火车至祖彝塾师家,路十五“麦”。祖彝与朱宝奎有喜色。师家有苹果树,连日畅吃苹果。其家在山上,屋上下八间。家凡四人,女师姊妹二人,老母年六旬左右。无邻房,后即园林也,依山傍水,大有秀气。祖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