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吉思汗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反目为仇
森严的讹答剌城,并非易事,但成吉思汗却早有把握,讹答剌城外强中干,海儿汗不得人心,又与援军首领哈剌察意见不一,很容易在军事上陷入孤立,同时,蒙古大军已将讹答剌城团团包围,守城将士坐吃山空,终究有弹尽粮绝之日。而且,分路进攻其他城市,使得摩诃末精力分散,讹答剌城不会再有援军。

    成吉思汗此招甚妙,察合台、窝阔台与海儿汗展开了持久战,蒙古大军随军带来了牧群,就地取食,食物奶酒很充足;海儿汗几万人马却逐渐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5个月后,讹答剌城陷入绝境。城中军民一片悲戚之色。城将要被攻破了!他们将蹈被杀戮的命运。

    成吉思汗屠城的无情是他们早听说过了的,这样的命运将在他们身上出现,怎不叫人心惊胆战?

    然而残酷的命运还是降临了。不久,蒙古将士攻入了讹答剌的城门,但这次城民却没有遭到屠杀,成吉思汗要的,只是海儿汗的人和满城的财物。

    数万讹答剌城民被赶出城外,继而,一场大劫掠开始了,讹答剌城到处回响着蒙古将士兴奋的叫声,呼喊声。眼见着自己的家园遭到蹂躏,讹答剌城民恨透了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海儿汗亦纳勒术。

    海儿汗此时在哪儿呢?

    对于自己的处境,海儿汗比任何人都清楚,成吉思汗绝不会放过他这个屠杀商队的刽子手,他也不报任何投降求生的希望,除了负隅抵抗,他别无他法。

    当然在将士面前,他的这一切行为都被罩上了保家卫国的堂皇外衣。城池未破之前,哈剌察曾劝他投降,以保全城内军民的安全,投降成吉思汗,对他来说就等于是送死,活一天算一天,他海儿汗还要做垂死挣扎。因而他“义正辞严”地指责哈剌察:“我们要是不忠于我们的国王,我们又如何能为自己的变节行为辩解呢?我们又拿什么理由,来躲避穆斯林的遣责呢?”

    好一幅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模样!

    哈剌察劝降不成,就率领自己的人马离开讹答剌城,投降了成吉思汗。

    城破之后,海儿汗退守内堡,领着1万多敢死队员作最后的挣扎,临死之人,反抗犹为强烈,蒙古将士花了近1个月时间,才攻下内堡,海儿汗退到堡顶,和他的两名护卫殊死反抗,因为察合台、窝阔台有令,必须活捉海儿汗,因而蒙古将士倒也不敢杀他,海儿汗因此而获得了继续战斗的机会,武器没有了,他就拆下墙砖朝蒙古兵扔去,墙砖拆不动了,他又利用堡顶的地形,作各种反抗。将死之人,是什么方法都用得上的,然而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还是逃不过被擒的命运。

    五花大绑的海儿汗,身上拴着牢牢的铁链,像兽物一般被送到了成吉思汗的帐内。成吉思汗恨透了这个花剌子模人,对他处以了极其残忍的刑罚——将熔化的银液灌进他的耳朵和眼睛,让他在极其痛苦中慢慢死去。

    内堡亦遭到了和外城同样的命运。

    一代历史名城,经过蒙古大军的一番劫掠,成了锡尔河畔永远的废墟。守将亦纳勒术的一时贪财,竟招来了讹答剌城的灭顶之灾,也成了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大举用兵、开拓疆土的绝好借口。以此为起点,花剌子模国的诸多城镇逐渐成了蒙古大军任意驰骋的自由乐园。

    

攻克不花剌

    当察合台、窝阔台领了兵马在攻打讹答剌城时,成吉思汗携了幼子拖雷,向不花剌城进军。

    不花剌扼东西交通咽喉,其在花剌子模国的重要军事地位,仅次于撒麻耳干,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不花剌的地位也极为重要,它是当时中亚文明的汇集地,古中亚最大的宗教和文明中心就在那里。摩诃末对此重镇不敢掉以轻心,派了自己的亲信重兵把守。

    不花剌在花剌子模的腹地,要到达不花剌,就得攻克沿途的城镇。

    成吉思汗首先遇到的,是咱儿讷黑城。

    咱儿讷黑城的军民闻蒙古大军来犯,皆心惊胆战,他们紧闭了城门,躲进城堡,既不作反抗,也不愿投降。

    成吉思汗先派了伊斯兰教的长老哈只卜为使者,想办法入城迫降,哈只卜一在城中出现,顷刻之间就被城民团团围住,咱儿讷黑城的民众对他怒目而视,视为敌人,哈只卜临乱不乱,非常镇定地告诉他们:“我哈只卜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我奉蒙古汗王成吉思汗的旨意前来招降,要救你们出苦难的深渊。成吉思汗的大军已经到了城门口,你们若是想要抵抗,几十万大军马上就会把这里夷为平地,你们将要遭到杀戮,鲜血会一直流向阿姆河中。如果你们想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使自己的生命、财产得到保全,就必须听从我的劝告,归顺成吉思汗!”

    哈只卜的这番话果然有说服力,陷于困境的咱儿讷黑城城民发现了黑暗中的一线希望,他们按照哈只卜的建议,带着礼物列队出城去迎接成吉思汗的大军。

    成吉思汗果然没有食言,咱儿讷黑城的百姓得以活命。但是他们毕竟磨蹭了好长时间才去向成吉思汗投降、表达顺服之意,惹得成吉思汗有些不高兴,还是派了一小队人马去城堡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