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味蕾上的南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城堡:上海
    春末夏初,上海的天气依然燥热,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结束,搜狐网汽车频道全班人马集体大狂欢,莫不激情荡漾,他们早就扬言要把我放倒,我粗略估算了一下,他们每人跟我喝五钱,就是一斤,跟我喝一两,就是二斤,我得想辙越过黄浦江逃掉!搜狐网的开文已经被打倒了,汽车联合会的贾新光也被打倒了,难道我就等着活活被他们打倒?喝酒兵法三十六计,计计都是逃!

    写罢车展第七篇专栏文章,便打电话给周泽雄说我在上海,他说刚好下午有时间,过去喝酒。跟上海人喝酒,我从没有过担心,打个比方吧,跟上海人喝酒比进入保险柜还保险。我找机会跟搜狐网汽车频道的李兵打了宾馆内部电话,我假装说特别想参加晚上的狂欢,一醉方休,但是……上海文学界的朋友要我过江去喝酒,我估计赶不回来,如果今天不去,我们明天又要出发。李兵没生疑心,答应了,她说能赶回来还是争取回来。她事务忙,说罢挂了电话。我的一颗悬起的心便落下了,不要在熟人面前醉酒,我相信这是一个人生哲学。

    我这次在上海住的时间最长,足足在浦东住了十天,可惜这十天都是在浦东新区金桥路1388号的久悦宾馆与国际会展中心的上海国际车展之间往来,其间来去匆匆过江几次,却未过久地逗留。

    我匆匆收拾了一下,准备去闵行莘庄与上海文友汇聚,煮文烹字,品饮道地的上海菜。关于上海,关于上海的一切事物,我最喜欢的是上海菜。在地质队的时候,我买下了购书史中第一本菜谱,便是《沪菜》。我感觉上海菜有颇浓郁的小资情调,符合有自恋情结的人品饮,此间马兰头、四喜烤麸、响油鳝糊、米苋、鸡毛菜、黄泥螺、腌笃鲜、炸臭豆腐等,上海菜多追求味觉上的回甜,本帮菜尤重酱味,咸甜并重,外人吃不惯上海菜,大约与海派菜有深刻的甜而淡的甜淡主义倾向有关,久食犯腻,中国文化讲究的是清苦味的淡然,味清致远,上海口味较窄的味幅有效地阻碍了上海菜向全民公共菜系扩张,与征服者姿态攻城掠地的川菜和湘菜比,上海菜是上海人温和与精致主义的自我表达。

    据上海美食家江礼旸先生说,上海菜在本帮和海派两大菜系统领下,还有若干的小菜系,仅本帮与海派来概括是不够的。确实如此,当董竹君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立锦江饭店向上海滩成功推广川菜以后,事实证明上海人的味觉存开放性,但必须有足够的能量与新主张炸开它。作为上海城市标志之一,锦江所包含的不仅是一个菜系,它一度成为生活的标杆,那是一个副食主义的时代,即在充满苦难记忆的六七十年代,中国无数的城市都仿建锦江饭店或锦江副食商场,其时上海的工业马达全负荷运转,源源地将“上海牌”推广到全国各地,这其中有一味糖渍野山椒,奇辣,这是难得见到的上海人幽默的地方,他们即使不吃辣椒,不妨碍他们制造辣椒向全国销售,这味奇辣的甜野山椒,仍可视为上海口味的制作。在我成长的青春期,上海作为一个城市符号,曾经令我顶礼膜拜,上海商品所包含的时尚元素,以及它在上世纪初期的辉煌,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推动力,犹记我心。我务数度乘坐江轮抵达上海,在这座陌生的城市街头徘徊,在南京路,在苏州桥,在外滩,当我来到浦东的时候,一切发生了改变,上海的华丽堆砌,却令我心中一片空白,我无法提纯上海新的无素,它现在是一城新兴城堡,我无法确定它是谁的乐园。

    味觉上有点甜的上海,以我的评论专业视角,最让人叹息的是上海牌轿车没有了,年,我在北京六里桥最后一次看到这款车,它成为永远的历史记忆。世界没有永恒的事物,可是一座城市的制造业标志的消失,它会阻断人对这座城市想象的维系,也许,我是从那时起,降低了上海在心中的高度,纵是上海的城市高度在飚升,金茂大厦和明珠塔。时间,一切都发生时间之中,从上世纪的东北工业――上海工业――珠江三角洲工业,中国工业在20世纪后半叶展开数场规模宏大的运动战,如今进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大经济圈三足鼎立的时代,这个过程的上海是暧昧的,文化心态变迁令人难以捕获它的本质。可以认为,在文化领域的中国影响,上海元素急剧减弱,文化的京派与海派撕杀,在海派文化渐次自宫以后,上海复归沉寂。那座口味有点甜不变的最具活力的年轻城市,上海,看似要沦为一座巨无霸的被地产商全面屠宰的城市,在密集且辽阔无边的高大楼群之间,上海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座庞大的人造石林,新世纪的城堡!它大得令人心悸,人像在石林中迷失的蚁群,我从心里掂量北京与上海的文化居住的差异,上海的石林效应在心灵中强烈冲击无法扼止!

    一个新工业时期的上海,有效地推广了德国大众,成功地制造一个泛桑塔纳主义时代,以及通用时代,通用时代代表浦东,上海的制造能量无须置疑,但是上海也以近乎法西斯的手段扼止了其他类别的汽车进入上海。有意抚模一下上海的心灵创伤,它的公共规则执笔人的身份已经放弃,它在文化上走向内敛,工业文明总是含有侵略元素,而阻止“进城”的中国式现代化,此间不可理喻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