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长沙之外无坚不摧。会党矿工船民参军者数万人。五二、五三年之交遂进据武汉三镇。全师至此带甲凡七万五干人,号称五十万。五三年二月乃尽掳三江一湖(湘江汉水与洞庭湖)中的民船数万艘,顺流东下。樯橹如林、旌旗蔽天。下九江、克安庆、破芜湖,如入无入之境。三月十九日乃攻入南京,斩清廷两江总督陆建瀛及江南提督福珠洪阿。翌日又攻破南京城内之满城,将清廷之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以下之满族男女老幼四万人,悉数屠杀。同时清查合城汉族户口,凡曾任清政府公职者皆视之为“妖”,随意捕杀。妖之外的一般男女市民,则勒令分为“男行”、“女行”。青壮男子则编入军营;妇女则编入“女馆”,随同劳动。百工技艺亦按职业性质,编入诸“馆”。所有公产均入“圣库”;市民私产则勒令“进贡”,加以没收。家人不得私聚;夫妇不许同床。违令者“斩首不留”。合城上下除王侯高干之外,同吃同住同劳动,整个南京城遂恍如一大军营。——此实中国历史上,在百年后中共搞“大跃进”(一九五八)之前,破天荒的有实无名的“人民公社”;有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之彻底施行!
一切粗具规模,天王洪秀全乃于三月二十九日自下关江边,舍“龙舟”登陆。这条龙舟是什么个样子呢?想读者或与笔者有同样的好奇心。让我们且抄一位当时目击者的报导:
洪秀全坐船上,船首雕一龙头,饰以金彩;舵间装一龙尾,伪称王船。遍捧黄旗。两旁排列炮位十余尊,钲鼓各一,硃漆龙棍大小各二。船上点灯三十六盏。(见简又文著《太平天田全史》页五一三,引《盾鼻随闻录》。)
至于洪天王初入他的都城“天京”是怎样一种气派呢?再让我们抄一段当时在场看热闹者的口述:
……其日,东王杨秀清躬率诸王百官及圣兵恭迎天王于江干龙舟中。东王衣红袍,戴貂帽,如宰相服饰。其余各首领或戴官帽,或插竖鸡毛,带兵十数万,簇拥跪迎。是日天色睛明,旌旗蔽空;各官皆骑马,带兵勇前驱。其次则各王皆坐黄轿,轿顶一鹤,后皆有王娘及大脚妇教十人骑马从焉。天王之帽如演剧长生殿唐明皇之帽,黄绸龙袍、黄绸龙鞋、不穿靴,坐一黄色大轿,轿顶五鹤朝天,用十六人舁之。舁夫皆黄马褂、黄帽。前队旗帜兵卫数百对。次锣鼓手若干队,次吹鼓手八人,各穿制服。太子(皇子)二人,一骑马,一抱在乳媪手中。天王轿后,妇人三十六人从,皆大脚短衣长裤,不穿裙,骑马,手执日照伞。最后拥兵卫者,亦不计其数。盖驱策万众,喧嗔数十里,居然万乘之尊。(见同上书页五一二转引自《养拙轩笔记》。)
【附注】 舁(yú):共同抬东西。舁夫(轿夫;抬棺者);舁人(轿夫);舁疾(有病勉强行事)。
洪秀全这位落第老童生,三家村的私塾老夫子,至此可说是吐尽鸟气,与百年后屹立于天安门上,高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小学教师毛泽东,踌躇满志之情,可说是后映前辉了。至于他心中究有多少苍生,多少人民,吾不知也。但是大丈夫当如此也。治史者终不应以责备圣贤之笔,以丈量草莽英雄也。
好汉既入深宫,难免纵情声色。据幼主小天王殉国前之回忆:乃父在金田起义时,已有姬妾十五六人。突围永安时“娘娘”已增至三十六位。天京后宫之内,则同床者多至八十八人。如此粉阵肉屏之中,大脚小脚应付之不暇,还有什么革命之可言欤?自起宫墙自绕,这开国昏君,不论生死,就再也不愿全尸离此金粉之乡了。